本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情节和对话经过艺术加工,但核心事实保持不变。
昏暗的指挥室内,俾路支武装指挥官阿卜杜尔紧盯着手中的侦察报告,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中国人就派了三百人来?他们还想对付我们三万人?”
一旁的手下附和道:“就三百人,再加上点装备,就想撼动我们,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在阿卜杜尔眼中,这片经营了三十年的山地,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天然堡垒。
三万游击队,凭借着“敌进我退”的老战术,足以将任何对手拖入疲惫的深渊,直至其崩溃。他满心自信,认定这区区三百人不过是来送死的炮灰。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支被他轻视的三百人队伍,并非普通的乌合之众,而是中国陆军最精锐的重装合成营。
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刃,即将在这片看似固若金汤的山地,撕开一道惊心动魄的口子,打破那所谓的“山地神话”......
![]()
2024年11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天空被厚重的乌云笼罩,雨丝如细线般连绵不断。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站在总理府二楼的落地窗前,目光透过模糊的雨帘,眉头紧锁。
他手中紧握着一份来自国家安全局的简报,简报上的字迹因他用力攥握而微微变形。
“这已经是今年第七起了……”
谢里夫喃喃自语,简报上赫然写着,俾路支解放军本周内已制造三起针对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工程人员的袭击,造成五人死亡,十七人受伤。
他的心沉甸甸的,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
与此同时,在三千公里外的北京,外交部大楼内,一场紧张的闭门会议正在进行。
亚洲事务特别代表杨忠林的声音沉稳有力:“自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来,已有二十七名中国公民在巴遇害,这是一个惨痛的数字。”
会场内气氛凝重,昏黄的灯光让每个人的表情都显得格外严肃。
“昨天,俾路支解放军的发言人还公开威胁,若中国不终止对巴投资,中国人将继续成为袭击目标。”杨忠林的话让在场的与会者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一名身着作战制服的军官打破了沉默:“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外交谴责上,应提议与巴基斯坦联合开展反恐行动,派遣特种作战力量协助清剿。”
提议一出,无人反对,讨论迅速转向具体部署。
两天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发布通告:中巴将联合开展“勇士-8”反恐演习,提升协同作战与保护境外人员、设施的能力。
而在中国西部某军用机场,夜色深沉,八架涂有空军标识的运-20运输机整齐排列在停机坪上。
机舱内特战队员们神情肃穆,认真检查装备,单兵作战系统、通讯终端、夜视器材一应俱全。
在马吉德旅的指挥所内,指挥官阿卜杜尔站在窗边,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岭,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
“就这?”他放下望远镜,转头看向情报副官,“中国人就派了三百人来?还想对付我们三万人?”
情报副官低头看着电报,眉间闪过一丝迟疑。
阿卜杜尔自言自语道:“北京方面太自信了。”
他转身走向作战图桌前,手指重重一点:“别忘了,我们和巴军打了几十年,他们从未真正掌控过这片地方。这批外来的兵,掀不起什么大浪。”
阿卜杜尔严重低估了局势。
这支300人的特战队,实则是配备了尖端装备的重装合成营。
每个营都配备了先进的坦克、装甲车、无人机以及反坦克导弹系统。
几百公里外的卡拉奇国际机场上空,八架运-20运输机依次降落。
当第一架飞机的机舱门缓缓打开时,阿卜杜尔的情报人员立刻通过远程监控回传了画面。
“长官,他们的人数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少,但装备箱比人还多一倍!”一名军情员焦急地汇报。
阿卜杜尔皱了皱眉头,翻看着清晰度不高的图像,神情依旧平静:“看样子只是一些常规设备。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战斗了大半辈子,这些初来乍到的人,掀不起多大的动静。”
但房间里的人却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
与此同时,在机场附近的临时指挥所内,中国军队正在迅速部署。
大型无人运输车自动从飞机肚子里滑出来,将一箱箱装备精准地投放到指定区域。
指挥官林少正和巴方军官坐在一起,讨论着联合战术。
林少正摊开一张由卫星实时数据生成的地形图,简洁明了地指向几个关键区域:“我们将在十二小时内建立一套全域监控系统。”
“十二小时?”巴军中校一听,感到难以置信。
在以往的巡查中,他们要靠人去巡查,往往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
林少校轻轻点了点头:“我们会同步部署AI分析系统,任何异常行动都会被自动标记出来。”
随后,他翻到下一页地图,切换到重点打击区域:“另外,我们将派出四十个机械犬作战单元,进驻山区、河谷和村落外围。”
巴方军官凑近图纸,神情越来越严肃:“这些装备……能实现全天候作战吗?”
“能。”林少校肯定地回答,“它们可以全天候作战,在夜间能进行红外识别,自主判断路径,还能在复杂地形下避障并完成指令。”
巴方听后,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默。那是一种来自技术压倒性优势的震惊。
“这场行动,和你们以前的反恐经验不太一样。”
林少校收起地图,看了看对方,“我们不是来替你们打仗的,是来把这场仗打完的。”
指挥室陷入了沉寂,几秒钟后,巴方最高指挥官缓缓点了点头。
他意识到,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瓜达尔港以北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处隐蔽的山洞。
马吉德旅的二号人物拉希姆在这里召集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
山洞里潮湿阴暗,洞壁上贴着几张手绘的地形图和电台频率表。
“我们现在已经确认,中国军队入境的时候携带了大量的无人机和机械装备。”情报官员哈桑简要地进行了报告。
![]()
拉希姆点了点头,面色平静:“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战斗了三十年。哪处有塌方、哪段有天然掩体、哪些路径可以避开监控,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就三百人,再加上点装备,就想撼动我们,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他迅速下达了命令:各作战小组按照既定的方式分散隐蔽,进入山谷、洞穴等熟悉的地方,利用游击战术来拖延对手的推进速度。
会议结束后,大家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执行命令。
然而当夜发生的一切,很快就打破了拉希姆的判断。
入夜后,气温骤降,山谷里狂风呼啸。
这时第一批中国无人机已经悄悄升空。
它们分布在俾路支省的多个核心地带,机身小巧却装备了热成像装置、穿透雷达和微型导引系统。
没过多久,几十台机械狗被通过空投的方式投放到了高地与谷口地带。
它们落地后,自动搜索着前进的路径,四肢灵活,行进时几乎悄无声息。
“群狼计划”在凌晨正式启动。
第一个遭到袭击的是马吉德旅设在峡谷中的临时据点。
无人机首先锁定了热源,然后进行了精确打击。
那些武装分子还在睡梦中,爆炸声就响了起来,一下子摧毁了他们的指挥核心。
还活着的人员刚想组织反击,十几台机械狗就已经快速突破了外围的掩体,逐点推进,逐人追击。
“这到底是什么?”一名武装人员在逃亡中边跑边喊,语气里充满了惊恐。
但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回应他了。
营地西侧突然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一道银色的机械体从烟尘中跃起,目光中闪烁着微弱的红光。
武装人员们开始仓皇逃窜,他们原本仰仗的地形和隐蔽手段,此刻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撤退!分头走!”一名队长大喊,但话还没说完,右侧一名士兵就被机械狗精准锁定并扑倒。现场没有血腥的厮杀,只有短促的尖叫和随之而来的寂静。
到凌晨四时,马吉德旅在该区域的三个主要据点接连失守。
有七名高级骨干被击毙,物资仓库被摧毁,通信设备也大面积瘫痪。
随着天色渐渐亮起来,俾路支省北部山区那些残存的游击小队开始陆续向西撤退,一路上不断传来补给点和潜伏营地被无人装置清除的消息。
马吉德旅的核心层意识到,这场战斗的性质已经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对手,而是一套依靠算法、传感器和自动决策系统联动的作战网络。
马吉德旅遭受重创后,剩下的指挥层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全面分散,依托地形来突围。然而,这一次他们面临的对手不再依赖传统战术。
![]()
中国特战队依托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地面数据,构建出了精确到米级的三维立体地形模型。系统自动演算出了所有潜在的逃逸路径,并且标注出了高概率的出入口。
一支小队刚翻越北侧的山口,机械狗就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峡谷边缘。
它们的热成像系统在黑暗中可以轻松地分辨出人影的体温曲线。
在另一侧,自动狙击系统被布设在制高点上。
这些系统依托实时图像识别技术,对移动目标进行判定和标记。
开火指令由后方的控制中心发出,每一枪都精准地落在了目标上。
拉希姆带队向西转移,一路上已经多次遇到前线据点失联的情况。
他的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内心的警觉也在不断提高。
他的通讯设备开始出现不规则的干扰;物资转运点被提前摧毁;甚至就连早前修建、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地下通道,也在他们撤离前被空投导弹彻底封堵了。
“他们怎么知道?”拉希姆低声咒骂,他心里很清楚,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敌方早就已经做好了部署。
突然一架低空盘旋的无人机划过夜空,丢下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黑色立方体。
拉希姆的第一反应是警戒,他抬手示意队员后退。但已经有一名队员上前去看那个黑色立方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