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摆脱“按部就班”的惯性,做出实效、创出品牌?红帆动力通过凝聚一线经验的“方法论”,以体系化搭建框架、结果化锚定目标、品牌化塑造特色为核心,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路径。
一、体系化:
筑牢党建工作“四梁八柱”
“六大建设内容多、人手力量相对薄弱”是不少单位党建工作的共性难题。破解这一困境,关键在于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的工作体系。
搭框架:从制度层面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建任务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
建机制:建立“月度调度、季度督查、年度考核”闭环机制,将学习教育、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基础工作标准化,避免“想起一出是一出”的碎片化推进。
强保障:通过“党建+业务”融合培训、跨部门协作机制,破解基层党建力量不足问题,让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章循、见实效。
二、结果导向:
让每一项工作都“落地有声”
“开了多少会、搞了多少活动”≠“出了多少成绩”。党建工作要避免“自娱自乐”,必须树立“效果优先”的思维模式。
策划阶段锚定“价值点”:设计活动时先问三个问题: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形成可推广经验?是否增强党员群众获得感?例如,将“主题党日”与“为民办实事”结合,开展“政策宣讲进社区”等活动,既接地气又有实效。
推进过程聚焦“闪光点”:在工作中挖掘典型人物和案例,比如“党员先锋岗”如何破解技术难题,用具体故事代替空洞汇报。
总结阶段提炼“方法论”:每项工作结束后,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措施—经验启示”报告,避免“做完就忘”,让一次实践成为下次提升的阶梯。
三、品牌化思维:
打造党建工作的“金名片”
品牌化不是“喊口号”,而是党员认同、群众认可、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载体。如何让党建品牌“立得住、叫得响”?
精准定位:结合单位职能和特色,找到党建与业务的“结合点”。例如,窗口单位可打造“党建+服务”品牌,科研院所可聚焦“党建+创新”,用特色定位避免“千篇一律”。
硬核支撑:品牌背后要有具体举措支撑,比如“三亮三比”(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比服务、比创新、比奉献)活动、“党员责任区”划分、“红色导师带徒”机制等,让品牌从“概念”变为“行动”。
持续深耕:品牌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投入。通过年度主题深化、典型案例宣传、群众反馈优化,让品牌不断迭代升级,成为单位的“软实力”象征。
党建工作出成绩,不是“做给上级看”,而是“为了发展干”。体系化是“基础”,确保工作不散;结果导向是“目标”,确保工作不虚;品牌化是“亮点”,确保工作出彩。三者结合,才能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工作“十五五”规划编制实操指南》
9月25日
了解详情
红帆动力以“激发精神力量”为使命,围绕“党建+文化”,为全国各类组织提供党建+组织文化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内容为党建品牌建设、党建展厅策划设计、党建统领下的组织文化建设、党业融合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