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老辈人总爱念叨“秋分见三鲜,一年病不沾”。
这“三鲜”可不是随便说的,是祖祖辈辈用舌头和肠胃验证出来的养生智慧。
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秋分三鲜到底是啥宝贝,咋吃才能既应景又养人。
在广东,朋友们却端出了一道精致的“秋日三鲜”:鲜百合、淮山、核桃仁炒成的时令小菜。
你看,同是“三鲜”,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秋分必吃的“三鲜”到底指什么?
为什么老人们总是念叨着这个季节必须要吃这些食材?
![]()
秋分三鲜,因地而异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是秋季90天中的中间点,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过后,北半球日渐寒冷,正是人们调整饮食,为冬季做准备的时候。
所谓“三鲜”,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版本。
就像豆腐脑有咸甜之争一样,秋分三鲜也因地域、物产和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
在北方地区,秋菜、鸡蛋和玉米常被视为秋分“三鲜”。
而在南方,人们可能更推崇 “水三鲜”:菱角、莲藕和茭白。
还有一些地方,“三鲜”指的是时令蔬果:鲜百合、淮山和核桃。
![]()
陆地三鲜
北方人口中的“秋菜”,多指野苋菜。
客家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村民们会在这天去地里挖苋菜。民间顺口溜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苋菜摘回来,一般会与鱼片一起滚汤,称为“秋汤”。
当然,做成苋菜团子也是一道美味:将苋菜焯水剁碎,加入鸡蛋、胡萝卜丝,捏成丸子蒸熟,蘸上酱料,健康又美味。
鸡蛋在秋分这天别有乐趣。
民间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人们喜欢在这天玩“竖蛋”游戏,成功立起的鸡蛋仿佛也沾了几分喜气,玩罢自然要煮熟入口。
玉米正值丰收期,新鲜收获的玉米磨成面,做成玉米面花卷,松软香甜,透着大自然的馈赠之味。
![]()
水泽三鲜
江南水乡,秋分时节最令人期待的还是“水三鲜”,
菱角、莲藕和茭白。这些生长在水中的食材,在初秋时节最为鲜嫩。
菱角可煮甜品:加水煮10-20分钟放糖,加几颗红枣,便是美味的潮汕甜品。
《本草纲目》记载,菱角能补脾胃、强筋骨、健胃益气。
莲藕生熟皆宜。生吃可作水果;熟食可炒可炖。
挑选莲藕有讲究:粉藕适合煲汤,脆藕适宜炒食。一道莲藕木耳炒肉片,脆嫩爽口,是秋分时节的佳肴。
茭白味道鲜美,可用于烹饪多种美味佳肴。
它脂肪含量低、膳食纤维丰富,对需要控制体重的人群尤为友好。
![]()
药食同源:百合、淮山与核桃
除了上述两种“三鲜”组合,还有一种更为医家推崇的“秋日三鲜”——鲜百合、淮山和核桃。
这道菜做法简单:
鲜百合剥开洗净,淮山去皮切片,核桃去壳去衣。
先将淮山、核桃焯水,然后热油下锅,加入姜蒜爆香,放入所有食材翻炒熟透,最后调味即可。
![]()
秋分饮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
“秋天宜收不宜散”,秋季的饮食要少辛多酸,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
![]()
同时要注意秋分不宜吃的食物:
一是辛热香燥的食物,如蒜、葱、生姜等;
二是油腻煎炸的食物;
三是生吃水生植物;四是肥甘食品。
老传统说“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一碗秋汤,平安健康
民间有句俗语:“秋分一碗汤,不劳医生帮”。秋天天气干燥,多喝汤水既能润燥,又可以暖身暖胃。
三鲜豆腐汤是秋分时节的佳选:
干香菇泡发切丝,内酯豆腐切丝,配上虾仁和鸡蛋液。
锅中加水煮香菇,调味后勾芡,再加入虾仁和豆腐,最后淋入蛋液,撒上香菜,清香爽口。
“秋汤”也可以是用秋菜(野苋菜)和鱼片滚成的汤水。
村里人相信,秋分喝了这碗汤,全家就能平安健康。
![]()
前几天母亲打电话来,照例嘱咐:“秋分了,记得自己弄点好的吃。”
我笑着应允,挂了电话就去市场买了鲜百合、淮山和核桃。
厨房里,锅铲翻飞间,这三样鲜物渐渐融合成一道菜。
夹一筷入口,不禁微笑,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季节仪式感吧。
食物顺天时,身体知冷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