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这辆车就像吃了一只大鹅的蛇,头细肚子大】
在速降山地车的演进史中,有一款车虽早已停产,却始终被资深车迷奉为"未来战车"的图腾。它诞生于南半球一个仅五百万人口却充满机械天才的国度——新西兰,它就是2004年款的Lahar M8。
机械革命的先驱者
![]()
![]()
【2006年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杯锦标赛上,Cam Cole骑着同型号的车大放异彩,赢得青少年组的冠军】
新西兰这个被南太平洋环绕的岛国,堪称机械创意的温床。从Zerode的齿轮箱整车到Finlay Woods手工打造的林道车,无数颠覆性设计在此诞生。而Lahar正是这场革命中最早绽放的异卉。
![]()
![]()
【车架内隐藏了一个Fox DHX5.0的后胆】
十五年前,当大多数品牌还在为后避震结构绞尽脑汁时,Lahar已经将整套齿轮箱系统集成至车架中。现珍藏于皇后镇Vertigo Bikes博物馆的2004年M8,见证了品牌的黄金时代。博物馆主理人Paul Angus有个浪漫的计划:让这些尘封的战车重获新生,再次轰鸣在赛道上。
![]()
【纤细的后下叉和前边的大肚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款车的设计数据即便放在今天仍令人惊叹:1145mm轴距、460mm超短后叉、365mm低重心五通高度——这些数字在2004年堪称激进。更不用说那套将齿轮箱完全内置的车架系统,仿佛来自科幻机甲的设计图纸。
进化之路与骑行体验
M8为后续车型铺平了道路。两年后问世的M9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妙改进:浮动臂被重新布置在后叉上方,齿轮箱外壳采用更流线型设计。虽然少了M8粗粝的机械美感,但整体完成度更高。
![]()
【固定后轮的螺丝组件看起来有点脆弱,但车架上的伤痕看的出,它经历住了实战的考验。】
![]()
【看到了吗?这里有一个链条张紧器,小小的,很隐蔽】
Lahar车队当年曾汇聚Cam Cole、Wyn Masters等明星车手。谈及骑行体验,Wyn Masters表示:"人们总被它的外观迷惑。实际上那些看起来未来感的设计,每个都有其功能意义。低矮的上管让你能更自由地移动重心,齿轮箱带来的重心集中感是传统设计无法比拟的——虽然重量问题确实存在。"
![]()
![]()
【Rohloff内变速花鼓被巧妙的隐藏在了车架内部,实现了今天中置变速箱的功能】
他特别提到一个持续多年的传闻:"很多人都说这些车只是概念玩具,但事实上我们在世界杯分站赛上拿过前二十的成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与主流设计背道而驰需要多大的勇气。"
![]()
永不熄灭的创新火种
虽然Lahar品牌在2008年左右逐渐淡出视野,但它点燃的齿轮箱革命从未停止。今日的Zerode、Pinion等品牌仍在延续这个梦想,而每当我们看到内置变速箱的新款车型时,都不该忘记2004年那台来自新西兰的惊艳之作。
![]()
【在碟刹侧,可以看到负责碟刹安装座的连杆,避免刹车时影响到后避震的工作】
![]()
【浮动碟刹卡钳也是后来几年其他品牌探索的一个技术点】
或许真正的经典从来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它们只是静静地等待世界追上它们的脚步。2004年的Lahar M8,用齿轮咬合的清脆声响,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未来预言。
![]()
【碳纤维外壳的专用花鼓,可以看到弯头直拉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也是很新颖的,碳纤维纹路非常的具有时代感】
那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与经典DH战车的故事~,单车基械匠,给您带来更多新奇,好玩,有趣,实用的单车知识。
【本文数据来源:海外媒体专访,图片源自Pinkbik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