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万安率团再访上海,民进党要求“对等尊严”,大陆用10个字回应

0
分享至

«——【·前言·】——»

9月26日-27日,上海将举行“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在蔡英文上台以后,双城论坛成为了两岸最高层级的官方对话平台。因此,台北方面非常重视,蒋万安将再度率团前往上海,随行的有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吴世正、曾献莹、柳采葳和民众党籍台北市议员张志豪。



9月25日下午,蒋万安从台北松山机场出发抵达上海,晚上参加上海市政府举行的欢迎晚宴。9月26日,蒋万安参加双城论坛,晚上是台北市政府举行的答谢宴。9月27日,蒋万安就将返回台湾。

«——【·15年对话的韧性密码·】——»

9月25日下午,台北松山机场的航班准时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蒋万安走下舷梯时,随身携带着台北市议会跨党派的期待——国民党籍议员吴世正、曾献莹、柳采葳与民众党籍议员张志豪组成的代表团,让这次行程超越了单纯的市政交流范畴。



这是自2010年首届论坛举办以来,上海与台北之间第十五次重要的城市对话,十五年来两市已签署45项交流合作备忘录,从文化旅游到低碳环保,从教育医疗到科技园区,合作的根系早已穿透政治的表层土壤。



傍晚的黄浦江畔,上海市政府的欢迎晚宴灯光璀璨。蒋万安与上海市长握手的瞬间,定格成两岸关系的微妙剪影。这个始于2010年的对话机制,曾在2020年至2022年间因疫情转为线上,却依然保持着每年签署合作文件的节奏。



蒋万安在致辞中提到2023年参访洋山深水港的经历,那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机械臂运作场景,与台北港的升级计划形成奇妙呼应。“上海与台北都经历过帝国主义的侵略,都为民族荣光而奋斗。”他的这句话,让晚宴现场的掌声超越了客套的礼仪。



台北市副市长林奕华随行的行李箱里,装着今年拟签署的会展产业与智慧治理合作草案。作为2023年论坛的参与者,她清楚记得当年从线上回归线下时,两岸代表在签约仪式上不约而同的感慨。

这种跨越海峡的默契,在民进党当局不断设置障碍的背景下更显珍贵。台北市政府公布的行程表上,9月26日的主论坛将聚焦“低碳城市与青年创业”,这些议题恰是两岸民众最关心的民生焦点,与十五年前首届论坛确立的“和谐、合作、发展、双赢”理念一脉相承。

«——【·陆委会的枷锁·】——»

就在蒋万安启程前一天,陆委会发言人梁文杰在记者会上的叫嚣仍在发酵。“对等尊严”四个字被反复强调,仿佛这四个字能成为切割两岸联系的利刃。按照陆委会的四个规定,蒋万安在沪期间的每一场会谈、每一份文件都必须经过意识形态的过滤。



这种政治操弄与台北市民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台湾媒体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台北市民认为双城论坛对缓解两岸紧张关系有实质帮助。

梁文杰特别强调的“不得涉及民进党当局权限”条款,像一道无形的墙试图隔绝城市交流的自然延伸。台北市议会早已通过的两岸观光合作提案,被刻意排除在交流清单之外。



更耐人寻味的是对“三个八十周年相关活动”的禁令,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刻意回避,暴露了民进党害怕两岸民众形成历史共鸣的深层焦虑。台北市代表团携带的低碳城市合作方案中,原本包含两岸青年共同参与的历史建筑保护计划,却因可能触及“敏感时段”而被迫修改内容。

行程申报制度更显荒诞。蒋万安计划参访的上海老港生态基地,这个展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环保项目,也需提前报备陆委会审查。2023年蒋万安曾在此驻足良久,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些纯粹的市政交流内容,如今却要经受政治棱镜的折射。



陆委会的规定与其说是监督,不如说是试图将城市对话框定在政治允许的狭窄空间里,但台北市议员们的行李箱中,塞满了市民托带的交流诉求,从捷运管理到养老服务,这些民生议题从来不需要“报备”。

«——【·十字回应·】——»

上海市长在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以十个字精准勾勒出大陆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共创双城繁荣。”这句简洁有力的回应,既守住了原则底线,又释放了发展善意。



在交换礼品的环节,上海市赠送的珐琅器上绘制着黄浦江与淡水河交汇的图案,台北市回赠的琉璃作品则雕刻着两岸共同的传统纹样,器物无声却道尽“血浓于水、手足情深”的真谛。

这种务实态度贯穿在论坛的每一个细节中。当蒋万安提到“两岸关系恰如江河行舟”时,上海市长立即回应:“只要航向正确,终能冲破迷雾。”



这种对话智慧,让双城论坛在十五年间形成了独特的交流范式——在主权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让城市治理经验的分享保持专业高效。2023年论坛签署的羽毛球运动合作备忘录,如今已催生出两岸青少年联赛;当年约定的会展产业合作,让台北企业得以深度参与进博会。



大陆的回应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在蒋万安参访的仙霞新村街道,台胞社区工作者向他展示了“两岸一家亲”的服务台账,从台胞子女入学到医保衔接,这些具体而微的便利措施,正是“共创双城繁荣”的生动注脚。

«——【·两岸对话的真正底色·】——»

9月26日的双城论坛现场,两份新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格外引人注目。在低碳城市建设与智慧交通管理领域,上海与台北又达成了实质性共识。



这些成果背后,是台北市代表团突破限制的坚持——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市政提案,更有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的渴望。蒋万安在论坛上特别提到早上与在沪台胞的座谈,那些“小学就来到上海”“在上海成家立业”的故事,远比政治口号更有说服力。



9月27日清晨,蒋万安以骑行方式告别上海的行程,呼应着2023年他用共享单车了解城市的举动。在滨江步道上,他与晨练的上海市民挥手致意,这些没有脚本的互动,恰是两岸关系最本真的面貌。

«——【·结语·】——»

当政治操弄试图制造隔阂时,两座城市用持续十五年的对话证明:民生福祉永远比政治算计更有生命力,而跨越海峡的交流合作,终将在历史潮流中冲破迷雾,驶向共赢的彼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谛听骨语本尊 incentive-icons
谛听骨语本尊
经典历史剧,趣味说! 持续更新中,一直与你相伴!
2083文章数 2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