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9月20日报道,中足联本周四召开了俱乐部中超议事工作会议,一个主要议题是:如果有俱乐部能够向五大联赛俱乐部输送球员,则每输送一人,该俱乐部相应多获得一个外援注册名额。简单说,这个政策就是留洋与外援挂钩。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坊间的关注和热议。
![]()
个人认为,这可能又是一个好心办坏事的措施,主要理由有二:
第一、抱母猪上树,可能给造假提供了空子
球员留洋与否,取决于两点,一是有能力又愿意去,二是有人要。除了极个别联赛,比如英超需要特别严格的劳工证之外,一般来说,球员具备了留洋的实力,人家会要,甚至你比亚马尔还强,人家还会抢着要。即便一些中资背景的俱乐部,你也必须凭自己的真本事才能留洋,比如当年的武磊。
但是,如果能力还达不到,又想硬推球员留洋,那就有可能是硬抱母猪上树了。其结果,就会出现有人为了多获得一个外援的注册名额而不惜造假的可能。这种事情,过去那些的其实并不少见,那就是传说中的为了留洋而留洋。球员加盟了欧洲俱乐部,根本打不上比赛,但兜了一圈之后,球员“镀金”了,回到国内联赛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俱乐部和经纪人从中鼓了腰包。
只是,这种做法,只是“损公肥私”,害处并不是太大。但如果因为造假而获得多一个外援注册名额,损公肥私的同时,还损害了其他俱乐部的利益,破坏了公平竞赛的环境。这是人为地造成新的不公平,必然引起争议和反对,最终必然是一番折腾之后不得不取消,瞎折腾。
第二、挖空心思玩花架子,不如踏踏实地办好联赛
这么些年来,中国足球从来不缺乏花架子,比如头球多者算两分、“6”“9”不分、留洋禁令、限制国脚人数、朴克牌抽签决定名次、国家队踢中超、取消升降级制度等等,都是奇葩且无脑的决策,无一例外都以失败且成为笑话而告终。
![]()
![]()
甲A时代,因为世预赛曾吃过牛高马大的新西兰的亏,为了提高国家队头球得分能力,足协发明了如果两队积分相同,头球多的就算2分的“政策”。效果如何呢?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球员为了“一个算俩”有球员都攻到对方小禁区、甚至面对空门了却硬是憋着不射门,而是千方百计要用头来攻门。比如有一年,北京军区队原本可以出线,但由于山东和大连队疯狂打进了11个头球、多于北京军区队,最终后者被淘汰。
不过,这个政策也有一个“积极”的效果:诞生了中国头球队。那些年,小王涛、黎兵、宿茂臻甚至后来的范志毅等,都是名震江湖的头球高手,别说东南亚那些“鱼腩”经常被轰得头晕脑胀,就是韩国、日本队也忌惮国足三分。以至很多年之后,亚洲对手除了伊朗等少数球队之外,一听说中国队就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防高球。
![]()
还有一个更搞笑:
2000年前后,中乙有两支球队并列第二名,但只有一个晋级名额,怎么办呢?当时的竞赛部小头目就想着出一个好点子:两队抽签定胜负。但具体规则有点复杂:两队先选单数或者双数(A队单,B队选双),然后足协主持官把0-9的阿拉伯数字写在纸条上,再由两队代表各抽一张,两数相加看单双。
抽完之后,判官问A,后者答早9;问B,答曰也是9。9+9=18,判官当拍板B队胜出,晋级,而A队被淘汰。后来A队代表一想觉得不对劲,其中可能有猫腻:两队都抽出“9”,这可能吗?作为判官你不辩一下真伪就作决定啊?自己抽中“9”,其实就已经获胜;对手不可能再抽中9,而有可能是6,是判官把6看成了9。于是A队代表跑到足协讨要说法,但判官只承认规则存在漏洞,但不会再重新安排抽签,A队一气之下退出足坛。
![]()
![]()
事实上,这个闹剧之所以“闹”,除了判官“6、9”不分之外,A队和B队的代表抽中的都有可能是6或者9,判官看到的既有可能是6、也有可能是9。一句话,写0-9阿拉伯数字的时候,足协没有特别标注清楚、以防混淆才是“祸根”。
如今,某些人可能闲得无聊,又想出人头地、取得成绩、制造一些轰动效应,于是脑门一拍,又整“留洋与外援挂钩”这一出,看似是新点子,但与历史相比,一点不好笑。
以目前的中超为例,具备加盟五大联赛实力的,估计也就王钰栋一人,或者最多加上一个前些天传说的胡荷韬。此外,已在中超崭露头角的蒯纪闻、李新翔、毛伟杰、刘诚宇、朱鹏宇等,上个月的U23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已经证明、或基本证明与能够留洋还有不小的距离;而把留洋的意愿定位在五大联赛的魏祥鑫,甚至没进安东尼奥的球队。
![]()
![]()
那么,兴师动众、轰轰烈烈出台的这么一个措施,事实上可能也就只是为浙江队、蓉城两家俱乐部服务,只有少数极个别俱乐部得益,值得吗?有意思吗?年终总结真的可以据此为自己增光添彩、写上浓重的一笔吗?
玩这种花架子,不如把心思用在如何为俱乐部提升服务、办好联赛上。比如少一点联赛为国写号让路、赛程的调整考虑得更周全一点、裁判的安排和使用多一点公平公正公开,让俱乐部和球迷少一点牢骚和怨言。
要是做完这些,浑身还有用不完的劲儿,可以对俱乐部的青训和女足多一些关心和关怀,多一些科学指导、多一些切切实实的支持,从而把联赛办得红红火火。水涨了,船自然就高,到时候还怕没有球员留洋吗?何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要给自己“加戏”?
对此,程姓知名媒体人表示,中足联这一提议,看似激励青训,实则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无非是人俱乐部画一张永远吃不到的大饼”而已。说难听点,这叫好大喜功。
斐姓知名媒体人充满忧虑:中国球员只有大胆走出去,中国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关键是,中足联这个政策会不会有俱乐部借此钻外援名额的空子?
德转管理员说得更为直白:打个比方,中超俱乐部给五大联赛某俱乐部一笔钱,将自己梯队若干名(比如2名)18岁小球员以租借形式送到对方。而后者压根就不想要,实际上也不给来自中国的梯队球员报名,而这些所谓留洋的球员甚至都不用出国门,还是在国内的队里训练,但中超俱乐部因此获得多注册2名外援,这种“假留洋”如何防范?
宋知名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轻易出台一个政策,因为“(中超俱乐部)太会钻政策空子了”。再说了,目前事实上没有几个球员的水平能够加盟五大联赛,这种政策不要也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