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了不少国人的经典记忆。相信只要读过看过《水浒传》原著或者系列影视剧之人,没人能忘武松景阳冈打虎的名场面。
武松是水浒的主角之一,他归乡路过景阳冈时正好是吃午饭的时候。于是他进了山下一酒店,不顾店家的 “三碗不过冈” 的警告,哐哐灌下18碗酒,摇摇晃晃上山,竟徒手把吊睛白额大虫揍死了,从此“行者武松” 成了 “勇猛无畏” 的打虎英雄。
在回味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时,不少人也会产生疑问:老虎是山中一霸,武松竟然在喝了十八碗酒的情况下,还能和他硬刚,那18 碗酒到底有多少?换算成现在的啤酒,相当于多少瓶?他的酒量真有这么厉害吗?
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背景与文学创作,解析武松酒量的 “真实与夸张”。
要算18碗酒的量,首先得搞清楚:宋代的酒到底有多烈?
很多人受影视剧影响,总觉得古人喝的酒和现在的白酒差不多,一口闷下去直龇牙。但历史真相是:宋代的酒主要是“发酵酒”(黄酒),度数低得很!
蒸馏酒(白酒)的技术直到元代才传入中国,宋代人喝的酒,是用大米、小麦、糯米等粮食发酵制成的黄酒。
发酵酒的度数受工艺限制,最高只能到15°-20°,类似现在的甜酒酿或低度清酒。普通市井酒坊的酒更淡,大多在5°-10°之间。
《宋史·食货志》里明确记载,宋代官酒坊的“公使酒”(官员专用酒)度数也就10°-12°,民间小酒坊的“小酒”更便宜,度数才5°-8°,和现在的啤酒(3°-8°)、低度红酒(8°-15°)差不多。
换句话说,宋代的酒更像“能醉人的饮料”,喝多了确实会晕,但远不像高度白酒那样“一杯倒”。正因为如此,才让文人保持清醒与醉意的平衡,酒后创作出传世佳作。
当然,既然店家敢挂“三碗不过岗”的招牌,还吹嘘自己的酒,那度数应该相对较高,那就是10°以上了。
知道了酒的度数,我们再来看看,盛酒碗的容量。
根据宋代出土文物(如磁州窑酒碗、耀州窑酒碗)测算,宋代民间常用的酒碗,容量多在 200-300 毫升之间(约相当于现在的 “中号饭碗”),而非影视剧中 “能装一斤酒” 的大碗;部分酒店为显 “豪爽”,会用 300-400 毫升的 “大碗”,但属于少数情况。
结合《水浒传》原著的描写,介绍武松喝的酒:景阳冈酒店是 “乡村野店”,用的应是民间常见的中号酒碗,容量按 250 毫升(约半斤水)计算较为合理。
若按现代啤酒瓶(常见 500 毫升 / 瓶)换算,1 碗酒约等于 “半瓶啤酒” 的容量。
武松喝 18 碗,相当于现在几瓶啤酒?
假设宋代乡村野店黄酒的常见度数 10°,酒碗容量取宋代民间中号酒碗的平均容量,也就是250 毫升 / 碗。
现代啤酒标准按常见的 “500 毫升 / 瓶、酒精度 5°” 的工业啤酒计算。18 碗酒的总容量是8 碗 ×250 毫升 / 碗 = 4500 毫升(4.5 升)。“酒精总量”是4500 毫升 ×10% 酒精度 = 450 毫升纯酒精。
换算成现代啤酒的 “等效瓶数”,每瓶 500 毫升、5° 啤酒的纯酒精含量为 “500 毫升 ×5%=25 毫升”,因此 450 毫升纯酒精 ÷25 毫升 / 瓶 = 18 瓶。
若宋代酒度数按 8° 计算,18 碗相当于 14.4 瓶啤酒;按 12° 计算,则相当于 21.6 瓶,换算结果会因酒度数假设不同而波动。
现代酒量极的男性能喝 18 瓶啤酒的人大有人在,这说明《水浒传》的描写虽有夸张,但仍在 “人类酒量极限” 的合理范围内,而非完全虚构。
另外《水浒传》中武松是 “边吃牛肉边喝酒”,饮酒时间较长从午后一直到太阳西斜,才踉踉跄跄出门,还在山上睡了一觉。
可能是武松的新陈代谢比较快,加上被老虎吓一愣,肾上腺飙升,才和老虎战斗。
不过这都是基于文学创作需要,老虎的强大、战斗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人徒手战胜几乎是不可能。
现代人或许能喝武松这么多酒,但千万别学武松那般偏向“虎山”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平时喝酒图个热闹开心,量力而行最重要~
文章的最后,你觉得武松的酒量放在现在算 “酒神” 吗?你身边有没有 “酒量惊人” 的朋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