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换人!
9月19日,武汉大学迎来新任党委书记朱孔军,原任书记黄泰岩被免职。
9月20日,武汉大学就公布了引发全民关注的“图书馆事件”处理决定。
撤销对肖某瑫的记过处分,同时对杨某媛论文问题、相关责任人一并处理。
迟来的正义终于掀开了幕布一角。
原来,“等待上级安排”中的“上级”就是校党委书记。
黄泰岩在武大学习、工作四十余载,是血脉纯正的“武大系”。
他的去职,与几天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被免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一职形成微妙呼应:
两者均在重大舆情后职务变动。
两期高端人士变动的背后,是一场静默但态度明确的问责。
新书记到任第二天,拖延已久的处理决定立即公布。这既是新起点的姿态,也是对旧秩序的告别。
但民众的眼睛依然雪亮:这到底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是精心编排的剧本?
打了板子,但打对了吗?
武大这次公布了罕见的详细问责名单:
学工部部长、两位学院副书记党内警告;研究生导师暂停招生两年;学院副院长诫勉处理;多个部门被责令书面检查。
这份名单试图传递“严肃追责”的信号,但民众依然不买账。为什么?
因为最该被问责的诬告发起者,反而安然无恙。
她的论文被查出“百余处不规范”,却依然保住了硕士学位。
导师被停招,学位委员会被问责,唯独她本人全身而退。
这不叫追责,这叫避重就轻。
![]()
百余处不规范≠学术不端?
校方通报称:杨某媛论文存在“表述不规范、引用不规范、格式不规范、翻译不准确、分析不准确”
等百余处问题,但“未发现抄袭、主观造假、篡改数据和编造结论”。
这个结论难以服众。
百余处不规范堆积起来的是什么?如果这不是学术不端,那什么才是?
更讽刺的是,当初仅凭一篇小作文就认定性骚扰,如今百余处论文问题却换不来一个学位撤销。
双标至此,何以谈公平?
民众为何依然不买账?
大家看透了:又一起“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的典型案例。
虽然一连串相关人等受到了处理,但诬告者杨景媛本人毫发无损。
杨景媛没有为自己的诬告付出任何代价,也没有为自己发起的网暴承担相应责任。
诬告成本太低,告错了也不用承担任何代价,这就等于在事实上鼓励这种诬告。
诬告零成本,维权代价高。
从成都地铁诬告案到武大图书馆事件,无一不在强化这个恶性循环:
小作文一发,对方社会性死亡;即使反转,自己也无需付出代价。
武大处理了一众管理者,唯独放过了始作俑者,让人三思不得其解。
照此逻辑,类似事件恐怕更多,效尤者层出不穷,将奈其何?
![]()
迟到的正义是打折的正义,迟来的纠错是打折的纠错。
“撤处分、换书记”只是给了公众一个交代,但并未给出终极答案。
一切并非尾声,而恰恰是一声惊雷。它宣告的是真正风暴的序幕。
民众等待的真正风暴,是正义不会总是迟到,是诬告者必须受到惩处;
是“等上级通知”的懒政思维被彻底扫除。
这场风暴,不会因一两人去职而停歇,必将持续呼啸;
直到吹散迷雾,见证一个清朗的大学殿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