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充分准备
谈话前,要做足功课。
首先,要全面分析研判受贿人交代的线索,掌握其交代的行贿人行贿的动机、时间、地点、数额等细节,为与行贿人谈话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谈话方案,精心准备、避免遗漏,特别是对行贿人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健康状况等情况要了然于胸。
再次,要全面调取外围证据,特别是客观证据。
二、建立信任关系
不管行贿主体身份如何,都应充分尊重。
要通过宣讲党章党规党纪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谈话一开始就让行贿人明白,谈话人员请其协助调查,是为了查清行受贿事实。
对其个人来讲,是来帮其卸掉包袱、轻装前行的,是依法适用刑事法规和刑事政策,帮其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处理结果的。
要让他认识到谈话人员是值得信赖的,自己要把握住机会,积极主动配合谈话人员讲清事实。
三、打消思想顾虑
由于行贿、受贿双方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得双方极易形成利益同盟。
行贿人除有侥幸心理外,还可能存在畏罪、感恩、内疚、怕遭报复等心理。
谈话中,谈话人员要坚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行贿人可能存在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述理释法,打消其思想顾虑。
比如,对有内疚心理的,要告诉他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是朋友就应该帮助受贿人把问题讲清楚,这样是对受贿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等等。
四、适时抛出证据
遇到行贿人顽固对抗、隐瞒掩饰、拒不交代问题时,要适时适度地出示证据。
比如,在某案件中,针对行贿人坚决否认认识受贿人的情况,谈话人员结合行贿人通过受贿人亲属张某某结识受贿人的情况,适时询问行贿人“张某某是做什么的、你们怎么认识的”等问题,使行贿人感到掩饰隐瞒没有出路,从而顺利突破其思想防线。
五、把握心理变化
不少行贿人在刚面对谈话人员时,常常表示自己奉公守法,要求组织查明情况、还其清白,不配合谈话。
对此,谈话人员要把握其心理变化,掌控好行贿人的情绪,也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自乱阵脚,做到不惧不急不怒。
同时,要善于发现行贿人陈述中、情绪反应中露出的破绽,找准谈话的切入口。
六、及时归纳总结
受贿行贿犯罪形形色色,行贿人心态各有不同,拒绝交代的原因也千差万别。
现实中,行贿人讲一点留一串企图蒙混过关以及时供时翻的现象时常出现。
因此,谈话过程很难毕其功于一役,这就要求谈话人员善于归纳,适时总结事实,不给其反复的机会。
要及时、充分肯定行贿人在谈话过程中的积极表现,理顺其思路,促其下决心讲清全部问题。
七、严守谈话纪律
谈话是一项严肃的执纪执法活动,必须严守相关纪律规定。
比如,有的行贿人表面态度很好,实则心存侥幸,有的甚至在行贿数额、次数等关键细节上要求谈话人员提醒提示一下,谈话人员要严守纪律,拒绝行贿人的不合理要求,教育引导其放弃幻想,主动讲清问题,避免骗供、诱供等非法取证。
同时,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谈话前、谈话中、谈话结束前、谈话后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到全程安全可控。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作者:王令兴。文章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