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
![]()
云拍国际拍品
![]()
在本铜镜画面中环绕的一组人物中,也同样分为两类角色,一类是鼓乐组,分布范围在左侧,右侧以及下方。参见下图:
![]()
而另一组角色,在出于上方位置,乃在说明他们才是这个组列,这个画面的主角,他们在进行表演。可见鼓乐就是为了配合他们演出而存在的。见下图所示:
![]()
![]()
在上述四个表演角色中,大致分为左右两组,左侧我们现在很熟悉了,就是乔妇人与持伞男。左为浑裹男子举伞跟随,右为甩袖妇人发乔张致。
而右一组角色中,左侧为持扇妇人,右侧为拱手杂剧人物。他们更加类似院本杂剧表演的角色。因为在诸如《东京梦华录》等文献的描述中,对于社火百戏的描述,本身就有清音、院本杂剧、百戏、队舞等多种要素组成,本铜镜的可贵,就是同时呈现了舞队中的乔妇人和杂剧中的角色。而这些都是社火表演的范畴。可见本铜镜就是一枚难得的社火主题铜镜。
![]()
![]()
河南省温县出土的北宋五人杂剧雕砖拓本
![]()
![]()
董明墓戏俑砖雕 金代
从杂剧角色考量,本铜镜正中上方一组两对表演角色中,正中为持扇人物,其右为拱手官服人物,或许就对应杂剧中的装旦(或引戏)与末泥。也正是一个持扇,一个拱手。
![]()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下图中的壁画乔妇人左侧的持芴官人,其实也就是杂剧中的装孤角色。可见下图中也是杂剧与舞队同列。
![]()
上好牢1号墓《杂剧演乐图》局部(画面右半部分)李清泉拍摄
同样,下图壁画中乔妇人组合的左侧,也有持扇官人打扮的杂剧引戏角色。
![]()
山西屯留宋村金天会十三年墓杂剧表演壁画右半部分
![]()
同样,下图南宋朱玉《灯戏图》中乔妇人组合的左侧,也有拱手杂剧角色,其前导,也有持扇官人打扮的杂剧角色。
![]()
![]()
![]()
宋代《百子图》中,也同样并存乔妇人与杂剧色:
![]()
由此我们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1、本铜镜的主题就是社火表演。其中包含了乔妇人表演。
2、本铜镜以其比较宽松的空间,完备地展示了乔妇人表演中的更为复杂完整的全面呈现。那就是由四个角色组成,持伞男与发乔妇是乔妇人表演的核心与基础要素,而持扇妇与拱手男作为杂剧角色,与乔妇人的舞队表演、鼓乐伴奏等要素一起,共同形成社火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宋金舞队表演中,与表演角色相关的有细旦和粗旦之分。根据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细旦也是一个男扮女装的角色,就是把小男孩儿漂亮地装扮成女孩,使他参加队列行进的表演:“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粗旦则与细旦相反,是 一个胖女人的样子,这也可能是男扮女装。也就是说,在舞队表演中,乔装妇人不仅普遍常见,而且具有多种样式。
可见,在宋金时期,乔妇人与相关的组合要素,处于某种可以变化的过程中。大家在艺术反应社火活动的时候,最容易抓手的,乔妇人与杂剧扮演就是其中两个。
![]()
由此,我们知道,上列我们所举的花钱铜镜案例,都是宋金时期社火风俗的主题呈现,而且核心都是乔妇人表演。可见乔妇人表演在当时就是一种非常吸引大众眼球,从而成为社火表演最为招牌的艺术呈现要素。
大家都知道,社火在广义上是一种随时可以提供的为各类主题配套的演出,而在狭义上则指上元节的春社社火表演。那么,上述的乔妇人社火表演到底是广义范畴的泛泛表达,还是上元节的指定演出呢?
请听下回分解。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