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体披露,美国
F-35战机Block 4升级计划因稀土短缺陷入全面停滞,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库存告急,这迫使特朗普团队将工作重心转向筹备对华谈判。这场供应链危机暴露了美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痛点——中国并未动用传统制裁手段,却精准击中了美国军工的软肋。
![]()
每架F-35 Block 4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这些关键资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战系统、目标雷达和方向舵电机等核心部件。其中最关键的升级项目AN/APG-85氮化镓雷达,更是依赖钆、铽等中重稀土才能生产。2025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军这款寄予厚望的雷达系统生产即刻陷入停滞。五角大楼原本希望通过此次升级维持对歼-20、歼-35的技术优势,如今却连基本的物料供应都难以保障。
中国的管制措施并非主动制裁,而是对美国关税战的正当反制。就在中方出台管制措施前,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峰值已达145%。与美国惯用的单边制裁不同,中国采取的是"一单一证"许可制度,要求企业标注最终用户信息,实现精准流向追踪。这种做法既避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又有效防止稀土流入美国军工领域。正如商务部所言,管制仅限于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用途,完全符合WTO关于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的例外条款。
美国对稀土的依赖已达战略危机级别。数据显示,美国83.7%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军用重稀土依赖度更是高达97%。五角大楼评估显示,若中国断供超30天,美国军工每日损失将达2.3亿美元。尽管美国试图通过重建本土供应链摆脱依赖,如加州芒廷帕斯矿的复产计划,但稀土产业的核心在于精炼技术而非矿石本身。目前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美国MP Materials公司全年磁体产能仅1000吨,不足中国年产量的三百分之一。
美国霸权主义的双重标准暴露无遗。一方面,美国要求中国放开稀土出口;另一方面,却对华收紧
AI芯片、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管制。当特斯拉因稀土短缺导致柏林厂产能暴跌,当通用汽车的"稀土替代计划"屡屡碰壁,这种"既要卡别人脖子,又不许被卡脖子"的逻辑显得格外讽刺。
![]()
稀土博弈的本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的反制之所以精准有效,源于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刻理解。稀土不仅是贸易筹码,更是定义21世纪科技竞争规则的战略支点。从F-35延迟到特斯拉机器人生产受阻,中国通过合规管制迫使美国回到谈判桌,展现了"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战略定力。
美国若继续沉迷于"单边打压+双重标准",只会加速自身产业空心化;而中国以资源为支点,正在撬动科技自主与供应链话语权的双重升级。F-35的雷达系统因稀土短缺停摆,美国真正该反思的,或许不是中国为何反制,而是自己为何会走到被卡脖子的今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