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王宫花园见证了一场改变中东地缘格局的签约仪式。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与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签署的《战略共同防御协议》,以“对任一国家的攻击即视为对两国的侵略”条款,将两国长达数十年的安全伙伴关系推向制度化新阶段。沙特官方称之为“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协议,不仅是对以色列近期军事冒险的直接回应,更标志着中东安全架构正经历自冷战以来最深刻的变革。
![]()
协议签署前8天,以色列对卡塔尔的军事行动成为关键转折点。9月9日,以色列空军以打击哈马斯领导层为由,动用8架F-15战机和4架F-35I隐身战机,从红海南部发射射程超1400公里的空射弹道导弹,精准命中多哈市区的哈马斯政治局总部。这场代号“烈焰之巅”的袭击造成6人死亡,包括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而拥有美国最先进“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卡塔尔竟全程毫无反应。更令人寒心的是,美国情报部门虽提前获悉袭击计划,却仅在导弹落地前10分钟才通知卡塔尔政府,暴露了所谓“盟友保护”的虚伪性。
沙特选择巴基斯坦作为战略支点,看中的是其独一无二的核威慑能力。作为伊斯兰世界唯一拥核国家,巴基斯坦拥有约170枚核弹头,其“沙欣-3”中程导弹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协议中“所有军事手段”的表述,被外界解读为沙特首次获得核保护伞。更值得关注的是,巴基斯坦的现代化武器体系深深烙有“中国制造”印记:JF-17 Block3战机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E导弹,红旗-9B防空系统已在沙特部署,VT-4主战坦克和A-100远程火箭炮构成地面防御核心。这种“核常兼备+中式装备”的组合,为沙特提供了超越传统军事同盟的安全选项。
协议签署后,地区力量迅速调整战略姿态:
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沙特在协议中明确表示“继续购买美国武器,但不再依赖其安全承诺”,这与沙特此前放弃与美签署防务条约形成呼应,标志着“石油换安全”模式的终结。
以色列面对沙特与巴基斯坦的
“双重威慑”,其军事冒险空间被大幅压缩。协议签署次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罕见公开表示“愿重启巴以和谈”,暴露了其对地区力量失衡的担忧。
![]()
该协议的签署,本质上是中东国家对单极霸权的集体“用脚投票”。2025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提供的歼-10CE战机击落5架印度“阵风”战机,这场实战验证了东方装备的可靠性。如今,沙特不仅获得巴基斯坦的核保护伞,还将迎来两个装备红旗-9B、VT-4等中式武器的合成旅进驻,这种“安全自主+装备自主”的模式,正在动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根基。
当以色列坦克仍在加沙街头轰鸣时,中东的地缘政治棋盘已完成重构。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协议,不是对美国的全面决裂,而是对“唯一保护者”神话的彻底解构。“沙漠的风已转向,真正的安全不在华盛顿,而在我们自己手中。”这种觉醒,或许才是比协议本身更深远的变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