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金瓶梅》,多数人先想到的是宅门里的恩怨纠葛,却少有人留意到,书里那些热气腾腾的吃食,才是最真实的明代市井生活图鉴。
![]()
全书光明确写出的吃食就有200多种,小到街头一碗汤,大到宴席上的硬菜,每一口都藏着身份、人情和烟火气。
比起刻意“炫富”的描写,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吃喝场景,才更见古人过日子的讲究。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到底藏着哪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一、宴席上的“身份菜”
不是贵,是吃得起的才算有面!
明朝人请客,菜好不好吃是其次,能不能“镇住场”才重要。
有些菜,光上桌就自带霸气。
最典型的要数水晶鹅了。
![]()
这菜在书里只露过3次面,却每次都把身份感拉满。
其实,做法不算复杂,整只鹅蒸到酥烂,皮肉透亮得像冻子,入口化渣不腻人。
但是,这道菜的成本却非常高。
不仅那会儿养鹅金贵,价格高,蒸这么一只就非常耗费火候,需要长时间,才能蒸透。
因此,普通人家根本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也只有西门庆这样的巨富之家的厨子,才能烹制出这份佳肴。
另外,这样一份大肥鹅,够寻常人家吃半个月的。
西门庆吃这菜时,用小碟子装着,赏给了唱曲的艺人李铭。
那李铭经常在大户人家唱曲,也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但对着这盘鹅,却三扒两咽,就舔干净了碟子。
后来,韩道国经应伯爵推荐,来西门庆的绒线铺当了伙计。
为感谢西门庆,韩道国准备了大礼来感谢西门庆,还特意在送礼清单上加上一只水晶鹅。
他知道,送别的不如送这“稀罕物”,既显诚意,又不越界。
到了乔大户请宴,厨子送鹅来,乔大娘子直接赏了一钱银子。
要知道,那会儿普通人家一天生活费才二三十文,一钱银子够买10斤肉,这赏钱比菜本身还透着体面。
还有道糟鲥鱼,堪称明朝水产界的硬通货。
![]()
鲥鱼本就娇贵,出水就死,还要用陈年红糟腌渍保鲜,运到西门庆这样的大户家里,价格早已翻着翻涨。
西门庆送过两尾给帮闲应伯爵,后者直接当成了宝贝。
他先切一尾送哥哥,再劈一段给女儿,剩下的切成小块,拌上香油封在瓷罐里,并告诉西门庆说:“哥,那鱼,为一早一晚就着米饭慢慢吃”。
不是应伯爵抠门,是这鱼金贵到“舍不得一次吃完”。
寻常人别说吃,连见都见不着。
更体现出应伯爵的高情商,他这番话看似节俭抠门,实在是在告诉西门庆:“哥,你送的给我的鱼,我都当初宝贝。”
西门庆见应伯爵如此重视自己的礼物,能不高兴吗?
难怪,应伯爵靠着西门庆混得风生水起,显然,和他的那张巧嘴是分不开的。
二、宅门里的“私厨味”
好吃的关键,是“独一份”的心意!
比起宴席上的排场菜,西门庆家后院里的“私房菜”,更藏着过日子的细碎。
这些菜未必贵,却胜在“独一份”。
要么是某个人的拿手绝活,要么是只在特定时候才做的吃食。
好比宋蕙莲的烧猪头,真的是一绝。
![]()
她前夫是厨子,她跟着学会了这手绝活。
只用一根长柴火,架着猪头慢慢烤。
但是,猪头是放在一个锡质容器里的,扣的严严实实的。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压力锅。
再次说明了古人的智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同时,还要掌握火候,火小了怕烤不透,火大了怕焦,得盯着火候转着烤,最后烤得皮酥肉烂,一撕就脱骨。
西门庆的妻妾们平时挑食得很,唯独对这烧猪头没抵抗力,潘金莲、孟玉楼都吃得停不下筷。
可见,虽然山珍海味好吃,这家常菜却更让人吃得酣畅淋漓,比宴席上的精致菜更勾人。
再说说李瓶儿的酥油泡螺,则是独家记忆般的存在。
![]()
这点心做法刁钻,得用酥油慢慢打发,再做成螺壳的样子,入口是浓得化不开的奶香,轻轻一抿就没了。
西门庆最偏爱这口,李瓶儿活着时,常亲手做给他吃。
后来李瓶儿没了,勾栏女郑爱月特意学着做,想讨西门庆欢心,可做出来的要么太硬,要么没奶香。
不是手艺不到位,就是少了李瓶儿做点心时的那点心劲,味道终究差了一截。
还有西门府邸日常喝的茶,也都透着高级感。
吴月娘、潘金莲她们喝的木樨金橙茶,得用新鲜桂花窨过,再加上金橙片煮,喝的时候要趁热,桂花的香、橙子的甜混在一起,清清爽爽。
显然,她们喝茶不是为了解渴,喝的就是这份讲究
三、街头小吃里的“人情世故”
一碗汤、一个饺,都藏着最真实的烟火气。
《金瓶梅》里的吃食,不只有大户人家的排场,还有街头巷尾的小滋小味。
这些菜接地气,却也藏着人情冷暖。
春梅当了守备夫人后,总惦记着以前在西门府喝的鸡尖汤。
![]()
就是把小鸡翅尖切碎,加些调料熬成清汤,没什么山珍海味,却是她当丫鬟时最常喝的暖身汤。
后来,她为了让陈敬济进府,但担心被孙雪娥告发,便要变着法赶走她。
于是,便开始刁难孙雪娥。
当孙雪娥小心翼翼做好鸡尖汤,端给春梅时,春梅假装尝了一口,立刻柳眉倒竖,呵斥孙雪娥要害她,故意把鸡尖汤做得那么难吃。
最后,把孙雪娥赶了出去。
此时,这碗汤已经不是美食,而是阴谋的工具。
潘金莲做的裹馅肉角儿(也就是蒸饺),则透着市井里的泼辣气。
![]()
她亲手包了30个蒸饺,皮薄馅足,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结果少了一个。
她不问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是武大郎的女儿迎儿偷吃的,不仅把迎儿毒打一顿,还在孩子脸上挖出血口子。
哎,太恶毒了!
这蒸饺本是家常吃食,却成了潘金莲发泄怨气的由头,一口饺子里,裹着的却是满满的狠毒。
结语
其实《金瓶梅》里的吃食,从来不是单纯的一道菜。
水晶鹅的贵、烧猪头的香、肉角儿的狠,每一口都藏着明朝人的生活状态。
有钱人吃的是身份,普通人吃的是生计,宅门里的人吃的是恩怨。
友友们,下次再读这本书,关注宅门里的八卦的同时,可以看看这些冒着热气的美食,更能感受和读懂了古人的慢时光。
图片来自豆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