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张雪梅编审丨橘子
9月19日晚间,绝味食品(603517.SH)在公告中披露,于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股票带帽,公司及3名时任高管将面临共计850万元罚款。
![]()
这一处罚在绝味食品业绩下滑、门店锐减的困境下落地,无疑为公司发展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瞒报收入
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17年-2021年期间,绝味食品瞒报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少计。经统计,少记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和1.64%。
内参君结合绝味食品历年营收计算,公司5年少报的收入合计约7.24亿元。
本次行政处罚可追溯至2024年,彼时绝味食品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2024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如今,随着处罚告知书下发,后续监管措施也已明确。绝味食品将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同时,公司的股票将于2025年9月22日停牌一日,9月23日起正式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前冠“ST”字样。
此次处罚不仅针对公司主体,涉事高管也被追责罚款。
根据认定结果,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戴文军,明知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却未推动业务规范管理及纳入上市公司核算体系,且在2017-2021年年度报告上签字确认,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处罚款200万元。
时任财务总监的彭才刚和董事会秘书的彭刚毅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被警告并罚款150万元和1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公司股票将被打上“风险警示”标签,后续股价及市场信心可能面临进一步冲击。这对正处于业绩危机的“鸭脖大王”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2025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的营业收入为28.2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40亿元同比减少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缩水40.71%。
公司正面对宏观消费环境承压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速放缓至4.3%。同时,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非计划性购买行为有所减少。卤味作为非刚需消费品,受此影响明显。行业同质化竞争、新零售渠道分流等情况也让这位卤味龙头有苦难言。
红利消退
回溯其发展历程,卤味龙头绝味食品在行业中并非“先行者”,却凭借加盟模式的快速推进实现“后来居上”,但这一红利目前正在消退。
1989年-1995年期间,紫燕百味鸡、煌上煌、廖记棒棒鸡、周黑鸭等相继创立。而绝味鸭脖则成立于2005年,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彼时,周黑鸭已在武汉站稳脚跟,煌上煌则在江西市场称霸。
创始人戴文军在长沙开出首店后,绝味便以连锁加盟的形式大量铺店,2009年门店数量突破2000家。2011年绝味食品获得复星集团、九鼎投资约2.27亿元A轮融资,在资本的助推下,门店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通道。2019年,绝味门店过万,成为卤味行业首家万店企业。至2023年,公司门店达15950家。
绝味加盟模式能够快速推进,一定程度也与加盟门槛和费用较低有关,不到10万元便可开出一家加盟店。
企业加盟资料显示,绝味加盟店型为10-15平方米的小标店、15-30平方米的普标店和30-40平方米的红标店,项目预计投资额分别为6-8万、8-15万和15-25万,加盟店的月利润率为7%左右,投资回报期约14个月。
与此同时,绝味的扩张阶段正值卤味行业的红利期。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酱卤制品市场规模为92亿元,2009年达到437亿元,到了2020年卤制品市场已经突破3000亿元。
门店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绝味营收的不断增长。自2017年-2023年,绝味食品的营收从38.50亿元增长至72.61亿元,近乎翻倍。而自2017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绝味食品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2021年2月,绝味食品股价最高曾超过百元,总市值超630亿元。
然而,随着卤味行业渐步入存量市场,绝味食品也感受到了加盟红利消退带来的阵痛。
2024年,绝味食品出现上市后首次营收、净利双降,公司营业收入减少13.84%至62.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减少34.04%。这背后是加盟门店的大幅收缩。
根据第三方平台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9月19日,绝味鸭脖在营门店为10725家,与2023年末巅峰时期的15950家对比,门店数量已经减少5225家,约高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多重挑战
尽管从数量上看,绝味门店的快速缩水始于2024年下半年(截至2024年6月,公司门店数量为14969家),但这个隐患在“风光”的2023年已经埋下。
这一年,绝味的营收为72.61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不过这主要依赖于门店数量增长带来的收入规模扩大,并非单店盈利能力提升。可以对比的是,2023年绝味门店增长874家,而鲜货类产品的销量同比下降4.36%,其中禽类和蔬菜制品的销量双双下滑。
经历前期快速扩容后,卤味市场已逐渐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门店快速加密导致消费需求被分流。截至2023年底,卤味头部企业紫燕食品门店达6205家,煌上煌门店4497家,周黑鸭门店3816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新注册的卤味相关企业数量达1.49万家。门店之间的激烈竞争无疑会压缩加盟店的利润空间。
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也影响了企业毛利。自2022年以来,绝味的净利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为了缓解原材料上涨等带来的成本压力,包括绝味在内的不少卤味企业选择提价或者减量。据多家媒体报道,2022年绝味涨价两次,分别于年初对部分产品提价5%,于年中对鸭掌、鱿鱼等产品提价7%-10%。2023年,绝味鲜货类产品销量下滑的情况下,相关产品收入增长约6个百分点,也侧面说明了提价的趋势。但随着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卤味连锁品牌的高价也将相关消费需求推向更具性价比的白牌店。
在以上因素冲击下,绝味鸭脖的门店在过去15个月里(含9月),以月均282家的数量收缩,且这一趋势仍在保持,内参君根据窄门餐眼数据计算,9月绝味鸭脖闭店的速度约每天7家。
与门店规模同步收缩的,还有绝味食品的市值。截至9月19日收盘,绝味食品录得15.25元/股,总市值92.42亿元,较最高点蒸发约537亿元。
为了找到新的业绩增量,绝味也在多线探索。
一方面大手笔加码营销。2024年,公司官宣流量艺人范丞丞为品牌代言人,并与多IP联名,试图扩大品牌声量。与之对应,绝味食品全年销售费用为6.67亿元,同比增长23.31%,主要由于年内广告宣传费支出增加。2025年上半年,其延续年轻化营销思路,通过冠名音乐节等方式触达年轻群体。
另一方面,在门店和产品端,绝味推出Plus店型,增加堂食空间,丰富产品线,引入米线、果品、魔芋等新品,并拓展蜜汁、炸卤、炙烤等新口味。同时迎合“餐+酒”的趋势,与斑马精酿合作推出精酿啤酒在门店销售,售价8元1瓶(330ml)。不过,从业绩表现来看,以上尝试带来的提振微乎其微。
如今,绝味食品或面临成立2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一边是监管处罚落地、加盟红利消退、行业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一边是成效不显的破局尝试,而曾带领绝味从0起步走到万店龙头的创始人戴文军已经57岁,想要破局,显得不太容易。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