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现在咱们国家有个事儿挺让人发愁——年轻人不愿意生娃了。这事儿说起来不大,可仔细一想,问题还真不少。家里老人急着抱孙子,国家也着急未来劳动力不够,可年轻人就是摆摆手:“生不起,养不起,算了算了!”
但你相信吗?也许只要恢复过去一条老规定,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是发钱,也不是减税,而是一条曾经我们非常熟悉、后来却慢慢消失的政策。到底是什么?别急,咱们慢慢聊。
![]()
先说说现在的情况。我有个侄女,小两口都是大学毕业,工作稳定,收入也不算低。可一提到生孩子,两人就直摇头。问为啥,她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请月嫂一个月八千,奶粉一罐三百,尿不湿一片两块五。孩子大一点了,早教班一节课二百,幼儿园一个月三千。这还没算上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这些大头开支。“叔,不是不想生,是生下来就得对他负责,可这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话听着耳熟吧?我周围好多年轻人都这么说。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连续多年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只有956万,比2016年少了将近一半。这个趋势要是继续下去,问题可就大了。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谁来干活?谁来交社保?整个社会的活力都会受影响。
![]()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表面上看是经济压力大,深层次看,其实是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你说过去一家生五六个孩子怎么养得起的?那时候虽然穷,但有整个大家庭帮着带,左邻右舍也能搭把手。现在呢?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老人在老家留守,社区关系淡漠,带孩子成了小两口的“孤军奋战”。
说到这里,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有托儿所。妈妈上班,孩子就在单位托儿所,喂奶、照顾都方便。下班了接着孩子一起回家,啥都不耽误。后来市场经济改革,企业讲效益、减负担,这些托儿所就一个个关闭了。现在看来,真是可惜了。
![]()
我说的“恢复一条规定”,就是指恢复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幼服务的规定。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你看啊,如果每个稍大点的单位都有托儿所,年轻人生孩子后就不用担心带孩子的问题。上班送过去,下班接回来,中间还能去看看,多方便。这样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单位办的托儿所收费肯定比外面低),又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方面国外有很好的例子。法国为什么生育率比周边国家都高?不是法国人特别爱生孩子,而是他们的托幼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规定企业必须提供托幼服务,或者几个小公司合办一个托儿所。孩子三个月大就能送托,费用还不高。这样妈妈生完孩子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岗位,事业家庭两不误。
![]()
咱们国家其实也有试点。上海从2018年开始鼓励企事业单位办托儿所,效果就很明显。我上海一个朋友的单位办了托儿所后,他们部门一年内就有三个女同事生了二胎——之前可是五年没人生孩子。这说明什么?说明有支持就有信心,有保障就敢生育。
你可能想问:办托儿所不是增加企业负担吗?乍一看是这么回事,但细算下来其实很划算。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工作效率更高;企业人员稳定,减少招聘和培训新人的成本;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吸引人才。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
除了托儿所,还有其他配套措施也得跟上。比如延长产假、增加爸爸的陪产假、发放生育补贴等等。但在我看来,恢复托幼服务是最立竿见影的一招。孩子有人带,这是年轻人最迫切的需求。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母亲那代人。她当年在纺织厂工作,厂里有托儿所,还有哺乳室。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是在厂托儿所长大的。母亲常说,那时候虽然工资不高,但工作生活平衡得很好,从来没为带孩子发过愁。这种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现在重新学习吗?
![]()
当然,恢复托幼服务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结合现在的情况创新。比如可以采取单位自办、几个单位合办、单位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多种形式;托儿所的服务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
我相信,只要这条规定恢复起来,配套措施跟上,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一定会提高。这不是什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带孩子的难题,很多家庭就敢生娃了,人口结构问题也能慢慢缓解。
![]()
说到底,生不生娃是个人的选择,但社会应该为想生娃的人创造好的条件。当我们看到年轻人因为压力大而不敢要孩子,这不仅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恢复托幼服务,看似一小步,实则是对家庭支持体系的重要完善。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提高生育率,方法有很多,但最有效的往往是最贴近百姓需求的。恢复企事业单位办托儿所这条老规定,看似回归过去,实则是向前迈进。当我们把孩子的照护问题解决好了,生育的壁垒就少了一大半。
![]()
想想看,如果一个年轻人知道生孩子后不用担心带孩子问题,不会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不会让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他们会不会更愿意把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答案不言而喻。
时代的车轮向前滚动,但我们有时也需要回头看看,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路上的好办法、好政策。恢复托幼服务就是这样一条值得重新拾起的规定——它曾经让我们的父母辈安心工作、安心生育,也同样能让今天的年轻人重拾生育的信心和勇气。
![]()
说到底,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如何对待孩子和老人看出来。当我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年轻人创造生育的有利条件,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企事业单位的托儿所再次热闹起来,孩子们的笑声再次充满这些地方——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