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后,随着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耗,自身免疫系统又尚未发育完善,身体抵御病菌的能力有所下降,此时,有一种病特别容易找上门来,那就是幼儿急疹。下面就为家长们详细介绍一下。
幼儿急疹的症状表现
1. 突发高热:幼儿急疹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突发高热,体温常常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到39℃甚至40℃ ,且持续3 - 5天。在发热期间,宝宝精神状态可能时好时坏,有时看起来和平时一样活泼,有时又会因为发热而显得烦躁、哭闹,食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吃得比平时少。例如,原本活蹦乱跳的宝宝,突然就发起高烧,家长摸上去感觉烫手,宝宝也变得有些蔫蔫的。
2. 热退疹出:当高热持续3 - 5天后,体温会迅速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宝宝的身上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先出现在颈部、胸部和腹部,然后逐渐蔓延到四肢和面部。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一,直径2 - 5毫米,周围有红晕,压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一般不痒,不会让宝宝感到不适,但可能会让家长感到担忧。比如,宝宝体温降下来后,身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小红点,密密麻麻的,家长看到后难免会心慌。
幼儿急疹的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幼儿急疹主要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 - 6)感染引起,少数情况下也可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 - 7)感染导致。宝宝6个月后,从母体带来的抗体对这些病毒的抵抗力逐渐减弱,而宝宝自身的免疫系统又还不够强大,无法有效抵御病毒入侵,所以容易感染发病。这种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比如,宝宝去了人员密集的场所,接触到了携带病毒的人,就有可能被感染。
宝宝患幼儿急疹的护理方法
1. 降温护理:在宝宝高热期间,要做好降温工作,防止宝宝因高热引起惊厥。当宝宝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也可以给宝宝贴退热贴,帮助散热。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同时,要让宝宝多喝水,补充发热时身体丢失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
2. 皮肤护理:出疹期间,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宝宝用手抓挠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给宝宝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用柔软的毛巾擦干,更换干净的衣物。例如,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身体,尤其是出疹的部位,让宝宝感觉舒适。
3. 饮食护理:宝宝患病期间,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不要强迫宝宝进食,但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泥、水果泥等,少量多次喂食。等宝宝病情好转,食欲恢复后,再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比如,煮一些小米粥,熬得软软糯糯的,喂给宝宝吃,既营养又容易消化。
预防措施
1. 注意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定期对宝宝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在外出时,可以给宝宝戴上口罩,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例如,每天用消毒水擦拭宝宝的玩具,宝宝外出回来后,及时用肥皂给宝宝洗手。
2. 增强免疫力:保证宝宝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适时添加辅食,如米粉、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同时,让宝宝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宝宝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比如,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散步,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
宝宝6个月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了解幼儿急疹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如果宝宝出现类似幼儿急疹的症状,不要惊慌,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