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09/250916221821.htm
近期,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证明了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逆转中风造成的脑损伤。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干细胞再生神经元的潜力,还表明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恢复运动功能,甚至修复受损血管,标志着干细胞疗法在治疗中风等重疾方面的临床应用正迈出重要一步。
中风的挑战与研究背景
中风是全球成年人面临的主要健康挑战之一,一生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将发生中风,约半数患者将面临长期的残疾,如瘫痪或言语障碍。中风常因脑细胞死亡引发,必须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以促进脑部的修复。苏黎世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克里斯蒂安·塔肯伯格教授强调,当前暂无可用的方法能有效修复中风造成的脑损伤,因此这项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干细胞的再生潜力
该图像显示了中风和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穿过小鼠大脑的冠状切片。虚线圆圈表示中风区域。移植的人体细胞的神经突突被染成深棕色。神经突局部延伸到皮层 (CX),但也通过胼胝体 (CC) 延伸到另一个大脑半球。图片来源:苏黎世大学
研究团队的核心在于使用人类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再生不同类型神经系统细胞的能力。这些干细胞来自诱导多能干细胞,这种细胞能由正常的人体细胞转化而来。为研究干细胞在中风后的作用,研究者在小鼠中诱发了与人类中风相似的永久性脑部损伤,并确保这些小鼠免疫系统不会排斥人类干细胞。
在中风发生一周后,研究者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脑部区域。通过一系列成像和生化分析,研究小组观察了干细胞的生存情况及其转化为神经元的能力。结果显示,干细胞在五周的观察期中存活良好,并转化为神经元,与已有脑细胞建立了有效的连接。
综合再生机制
不仅仅是新神经元的生成,研究还发现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多种再生过程,包括血管的新形成、炎症反应的减弱以及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恢复。塔肯伯格教授指出,这些发现超出了之前研究的效果评估范围。小鼠的运动能力也因为干细胞的移植得到了显著改善,人工智能辅助的步态分析提供了有力证据。
向临床应用迈进
随着实验的成功,研究者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可能的临床应用。他们注重在制造干细胞的过程中,尽量不使用动物试剂,以便缩短人类临床试验的时间。苏黎世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的合作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此外,研究发现移植时间对治疗效果有较大影响,最佳效果出现在中风后一周内。这一发现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灵活的时间窗口。
尽管研究成果令人鼓舞,塔肯伯格教授却提醒道,转化为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为了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研究团队正与南加州大学的鲁斯兰·鲁斯特教授合作,开发一种安全开关系统,以防止干细胞在大脑中的不受控生长。同时,开发静脉注射干细胞的方案比起直接脑部移植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未来的希望
目前,已经在日本进行的利用诱导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临床试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中风可能是下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疾病之一。这项研究所取得的突破不仅为中风患者的未来带来了希望,也为脑部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视野。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疗法在中风重建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光明,接下来的临床试验将是这一科学进步的关键一步。无疑,这一领域的进展将为数以百万计的中风患者带来新的生命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