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以“万物可形、增材无界”为主题的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暨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在泸州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报告;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卿知学,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敬茂明,四川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高量,副市长任晓波出席大会。张伟、卿知学、敬茂明分别致辞。
陈星宇摄
增材制造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领域,正引发制造业从“减”到“增”的范式变革。当前,该领域不仅凭借解放设计、无需模具、一体成型的特性重塑“工厂”形态与“产品”边界,更成为全新商业模式的催化剂,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分布式制造成为现实。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其对轻量化零部件的替代,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同时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将持续影响人类生活方式。
立足四川,增材制造产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作为全省15条产业新赛道之一,目前四川50余家相关单位在泸州、成都、绵阳等地集聚,形成覆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材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在专用材料领域,金属粉末、高分子材料等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创新平台建设成果丰硕,核能增材制造四川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高能级平台落地,川大、西南交大等高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创华西中心成功下线全省首台智能金属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装备,高端装备零部件批量应用更是打破技术壁垒。
川渝协同,为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合力。据了解,当前,川渝两地依托坚实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联合印发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川大、重大等高校与长安汽车、东方电气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互配互采”的产业合作新模式逐步成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此次活动举办地泸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泸州,在增材制造产业布局中占据关键地位。据介绍,当前,泸州已被确定为四川增材制造产业链主要承载地,建成22个产业创新平台,下线全省首台金属增材工业母机,构建起“上游粉末生产—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的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成功培育全省唯一的增材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泸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拥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增材制造产业提供了优良的发展土壤。
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更是泸州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作为全省增材制造产业核心功能区,该区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生态圈设备规模与工艺完整性全国领先,已深度赋能航空发动机、无人机等领域,并向液体火箭、卫星制造等领域拓展。此外,开发区配套功能完善,6所高校满足人才需求,10亿元先进制造创业投资基金提供资金保障,“水公铁空”综合交通枢纽助力物流畅通,7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叠加赋能,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企业入驻。
签约仪式 陈星宇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现场还为泸州市增材制造发展顾问颁发聘书,为产业发展引入“智囊力量”;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发布产业报告、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产业推介,清晰传递行业趋势与区域优势;同时还举行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川渝工作组揭牌仪式,以及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发布与签约仪式,切实推动资源整合与合作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