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9月19日电 题:军事专家解读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亮点与看点
新华社记者黄明、刘济美、张瑞杰
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19日在长春开幕。运油-20A、歼-16、空警-500、歼-20等战机进行飞行展示,“八一”“红鹰”“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劲舞蓝天,歼-20首次静态展示,运-20首次在航空开放活动对公众开放货舱……既看“热闹”,又看“门道”。新华社记者专访军事专家张学峰,解读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的亮点与看点。
活动设计:突出“体系”,贴近“实战”
张学峰认为,相较以往,此次航空开放活动在“体系化呈现、实战化设计”两个维度上均有所突破。
一是体系作战展示更立体。运油-20A单机与歼-16双机以预加油形式出现,直观呈现了人民空军的远程部署、远域攻防和战略投送能力;空警-500与4架歼-20编组,展示了人民空军迈向“攻防兼备”取得的成就;轰-6飞机双机编队飞行展示,折射轰炸机家族制胜未来的时代担当……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立体展现了空军作战能力体系建设的成果。
二是飞行动作更贴近实战。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加力斜斤斗动作为例,飞行员在做这个动作时承受约9个G的载荷,这就要求飞行员平时进行高强度训练,才能克服高载荷可能带来的“灰视”或“黑视”。再比如运油-20A的蛇形机动动作,飞机在200米高度与地平线形成40度的坡度,连贯进行左右盘旋机动,形成“S”形航线,这个动作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可有效规避敌地面炮火。
飞行展示:“可视化”呈现,“极限化”展示
张学峰认为,本届航空开放活动飞行展示有两大看点:一是体系协同的“可视化”呈现。空警-500与4架歼-20编组,模拟的是实战中“预警指挥+隐身突击”的场景;运油-20A单机与歼-16双机的“双点同时加油”,将平时实战化训练的内容搬到活动现场,直观呈现了“空中续航拓展作战半径”的能力。
二是装备性能“极限化”展示。在歼-10的小速度平飞演示中,飞机以200千米/小时的极限低速,以极限大迎角验证战机在复杂地形下的突防能力,这个动作既体现了飞行员对飞机极限性能的超强掌控能力,也体现了战机优异的机动性能。
静态展示:阵容庞大,亮点纷呈
张学峰十分关注装备静态展示。“百余型空军现役飞机、地面装备及退役经典装备,全面展示了空军装备建设成就和历史纵深。”他说。
歼-20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首次静态展示,观众可近距离观察这型隐身战斗机的细节。张学峰认为,此举展示了人民空军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公众近距离接触国之重器,让隐身战机不再‘神秘’,可以增强公众对国产武器装备的自豪感。”他说。
本届活动展示的装备中,无人机代表了空中装备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现场展出的攻-1、攻-2、无侦-7、无侦-10等无人机,既有察打一体型,也有高空长航时侦察型;地面防空系统有红旗-2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打击作战飞机、武装直升机和中高空无人机等空气动力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静态展示的610B雷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防空反导预警装备,主要用于作战飞机的远程预警,兼顾战术弹道导弹和临近空间目标探测,同时具有较强的反隐身作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还有歼-6无人机,该机在歼-6基础上进行改装,可作为攻击机和训练靶机,用于飞行员、地空导弹、雷达操纵员训练与打靶。“正是这种超前的改装思路和创新理念,让我们的装备得以不断发展。”张学峰说。
“本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以装备实战化展示、体系协同演示为核心,清晰呈现人民空军装备代际跨越和体系作战能力的跃升,彰显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世界一流空军迈进的坚定步伐。”张学峰说。(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