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广东的广播电视圈子,曾经有个响当当的说法,叫“四大名嘴”。这四个家伙——郑达、陈扬、何浩鹏、林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零零年代,基本就是广东荧屏和电波上的扛把子。他们用一口地道粤语,聊民生、说新闻、逗乐子,影响力直盖珠三角大片地方。那时候粤语文化正火,广东台的节目收视率高得飞起,老百姓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调频道听他们唠嗑。可时代变了,网络来了,年轻人不爱看传统电视了,这四个名嘴的日子也各有各的滋味。
先说郑达,这哥们儿1958年出生在阳江阳春,那地方海风咸咸的,他小时候就爱看书,高中毕业直接进了广州的医院,当了药剂师。干了十年,手上药味儿洗都洗不掉,每天称药、配方,患者来来往往,他还得耐心叮嘱用法。1984年,他被朋友拉去电台比赛讲古,凭着那股子节奏感和粤语腔,一炮走红,直接进了广东广播电视厅。起初专攻历史故事节目,昵称“古达”,听众爱听他把枯燥的旧事儿说得活灵活现。从1984到1986年,他留职停薪去话剧团,磨了把演技,1986年转珠江经济电台,继续讲古。
1990年起,郑达开始跨界电视台,主持时尚和综艺,像《家庭百事通》、《经纬线》、《摇钱树》、《相聚珠江》、《粤韵风华》。这些节目风格杂,但郑达拿捏得稳,观众觉得亲切。2005年,《今日关注》上线,这档民生新闻点评节目让他彻底火了。他点评社会热点,直来直去,农村观众管他叫“现代包青天”,收视率直线上升。郑达的风格就是真诚加犀利,通俗易懂,还带点热情,广东中老年粉丝一大把。
陈扬比郑达大四岁,1954年7月30日生在陆丰,高中后读师范两年,当了五年中学老师。教历史课时,他爱在黑板上画时间线,学生下课还围着他问东问西。八十年代初,转行媒体,先在广州电台主持《新闻之窗》,周末外景跑《事事关心》,扛设备满街转。借调珠江经济广播,筹备《天才DJ,天才SHOW》,那时候他就显出街头味儿。2004年2月2日,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开播,陈扬53岁,头发花白,试镜时抓份报纸就读,声音像街坊聊天。节目用粤语,言语尖锐,亲民形象拉满。从开播收视0.001,频道排倒数,到11月飙到5.0,靠的就是他从百姓角度挖新闻本质。陈扬爱广州,作风硬,毁誉参半,但广州人吃这套。他和郑达、何浩鹏、林颐并称四大名嘴,影响力不输央视。
何浩鹏1968年10月9日出生,广东广播圈的开心果,外号“肥鹏”,因为身材圆润加光头。早年进电台,节目轻松幽默,爱分享生活琐事,调侃社会小事儿,听众忙完一天,靠他放松。互动强,来电分享,他总能接梗,公益也积极,募捐现场总见他身影。风格接地气,不装腔作势,粉丝多是上班族。
林颐最小,1969年3月3日生在茂名电白,读水东中学时就爱哼歌,毕业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991年进广州电台主持《马路福星》。声音流畅,像唱歌,1995年转广东电台,兼歌手路子,发行专辑,办演唱会。1998年10月2日创办《天生快活人》,长寿节目,周一到五中午播,聊音乐生活,扩展到周末。林颐不光主持,还当广州市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音乐活动常客。和别人不同,他双栖,歌手身份帮他稳住粉丝。
这四个名嘴,巅峰时合体搞过《嘴对嘴》栋笃笑,2010年5月3日在中山纪念堂,票卖疯,热火朝天。广东台那会儿靠他们撑门面,粤语节目收视王道。可标题里点名的事儿,就从这儿开始变味儿。先聊郑达的“晚节不保”。2008年1月14日,《今日关注》播一则重庆民工买票新闻,那民工犹豫187元票价太贵,郑达读稿时说了一句“187元你都觉得贵”,语气带刺儿,被指嘲讽底层。网上炸锅,观众留言说他不接地气,眼神轻视。节目组解释是语言习惯,没主观,但风波闹大,郑达从“包青天”变“高高在上”。那年他还曝光毒奶粉,采访家长质问监管,全国少见敢发声的,可这事儿一出,形象裂痕就有了。郑达风格本就直,爱调侃,但踩线了,粉丝掉一截,中老年观众心凉半截。晚节不保这词儿,用在他身上,挺扎心,证明名嘴也得掂量分寸。
陈扬的处境难,说白了是时代卡脖子。2011年,他去香港卫视主持《截击时事》,用普通话英语双语,适应难,从广州街头转两岸观众,思维还卡在粤语。2012年回广州台,当《见多识广》总导演兼主持,试水娱乐,传播广州文化。可离开广州台后,平台小了,影响力散。2023年,直言被“下课”,转佛山电台提案新栏,没成。2025年,71岁的陈扬在短视频直播,聊广州旧闻,人气低迷,屏幕数字爬得慢。曾经收视王,现在粉丝寥寥,口碑两极,硬汉形象还在,可时代不等人,传统主持难续前缘。陈扬毁誉参半,直脾气没变,但处境尴尬,靠回忆吃饭。
何浩鹏的癌事儿,最揪心。2019年录《理想的生活》真人秀,检查出舌癌,医生说立即手术。主持人靠嘴,舌头切一半,等于断后路。他42岁那年,老来得女,女儿15岁时摊上这事儿。手术切掉一半舌头,缝13针,醒来发音含糊。康复三个月,咬牙练声,妻子李晓锦全程陪,照顾无微不至。2021年9月25日,回珠江频道主持,声音沙哑但稳。抗癌经历成谈资,节目里分享,粉丝暖心。57岁的他,现在事业家庭双丰收,宠女狂魔,妻子不离不弃,公益继续。舌癌这关,过得硬气,证明韧劲儿管用。
林颐最稳,2023年7月8日,《天生快活人》撤流行前线直播室,转新场地,继续播。2014年5月19日调时段到下午1点到2点半,适应快。节目23年,音乐聊生活,粉丝忠实。他歌手路没丢,专辑演唱会不断,协会副主席,组织活动顺手。2025年,还在岗位上,声音如故,没大波澜。林颐聪明,早嗅到音乐商机,双线走,避开主持单一风险。
后续呢,郑达风波后,继续《今日关注》,但语调收着点,2021年客串《点菜·茂名》美食,65岁不愿退,陪会计老婆过日子。形象损了,粉丝念旧,但新人不认。陈扬直播坚持,2025年线上忆《新闻日日睇》20周年,粉丝支持,批评也多,71岁身影疲惫,前路窄。何浩鹏康复后,节目稳定,家庭成后盾,女儿渐长,公益加码,57岁活力足。林颐节奏匀,音乐主持两头顾,协会事儿忙,生活没褶皱。
回想这四大名嘴,广东台的黄金时代,就靠他们粤语味儿撑着。郑达的直白,踩雷了;陈扬的硬,时代碾了;何浩鹏的乐,病魔挡了;林颐的稳,赢了。名嘴路,本就窄,靠声音吃饭,变数多。广东人爱他们,因为接地气,说老百姓话。可现在,短视频时代,传统主持像老唱片,怀旧多过实用。
郑达晚节不保,提醒快嘴得刹车;陈扬处境难,告诉硬汉得柔点;何浩鹏患癌,证明命硬能翻盘;林颐平稳,靠的就是多条腿走路。他们的故事,搁谁身上都得叹气,但也得佩服,坚持到现在,没一个轻易倒。广东广播圈,少了他们,味道淡了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