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经济困窘的乌克兰做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决定——将三架闲置近二十年、状态堪忧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以总计4470万美元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中国。这些被乌方视为“接近报废”的飞机,机身锈蚀比例高达40%,航电系统故障率超过60%,长期被遗弃在基辅郊外的机场任凭风吹日晒。对于当时急需现金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的乌克兰而言,这笔交易像是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买飞机可不只是买个壳子,里头的技术才是关键,那时候空军主力轰油-6,加油能力根本不够看,载油量标着37吨,真正能给战斗机加上去的不到20吨,一出门航程和作战半径就卡得死死的,伊尔-78是苏联的老家伙,拿伊尔-76运输机改的,软管加油技术很成熟,最多能装105吨油,一次喂饱两架飞机,正好能解决中国空军的“腿短”问题。
飞机一到手,没急着用,工程师们把它拆了个底朝天,那个UPAZ加油吊舱的管路、泵压系统、流量阀门,还有整套航电、电源管理、油量传感,全都摊开来研究,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能学的东西太多了,56项技术一个一个啃,中国就把空中加油这套东西给摸透了,学完了还顺手给轰油-6也装上了,效率直接提了三倍。
技术有了,自己造大型加油机就有了底气,运-20运输机当时已经出来了,国产加油机的平台现成的,运油-20的开发速度特别快,把伊尔-78那套东西升级换代,搞本土化设计,挂点布局、燃油输送的中控系统、机舱的加固、信息接口,这些要命的地方全都做得更好了。
运油-20一出来,性能比伊尔-78强了一大截,载油量110吨,航程8000公里,全都是国产的,航电系统、电磁抗干扰、姿态控制,技术上全面升级,到了2023年,最早买的那三架伊尔-78都退居二线拉货去了,空军加油机的主力全换成了自己的运油-20,跟歼-20、歼-16这些新锐战机配合得天衣无缝。
远程作战能力一下子就上来了,以前战斗机去南海,飞到南沙群岛附近油就告急必须返航,现在有运油-20跟着,战斗机能在目标空域待的时间长多了,南海巡航成了家常便饭,活动半径直接推到了西太平洋,过个宫古海峡去训练都是小事一桩。
乌克兰那边,飞机卖了是拿到了钱,可远程打击能力也跟着卖没了,战机只能在自己家门口转悠,俄乌冲突一打起来,乌克兰空军缺加油机,活动半径受限,打起来束手束脚,当年卖飞机的4700万美元早就花完了,留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这笔买卖,直接影响了战略格局,空中力量的增强,改变了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制空权态势,周边的国家都看在眼里,美国《国家利益》杂志都说,一笔4700万美元的交易,撬动了整个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平衡。
说白了,这事就能看出来,技术引进不是目的,把进口装备拿到手,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后搞出自己更先进的系统,这种发展思路才是有长远眼光的,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对国防来说就是最硬的底气,乌克兰当初为了点经济困难把加油机当废铁卖,哪能想到在中国手里就变成了大国重器,战略眼光和自主创新,这才是核心技术的价值所在,化腐朽为神奇,靠的就是这种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