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西贝事件的焦点已经转向西贝的营销顾问华与华,上图为网友所作
当罗永浩的炮火从西贝的预制菜转向其背后的营销顾问华与华时,一场关于“天价咨询费是否物有所值”的行业拷问被彻底点燃。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力挺客户西贝的“硬杠”策略,反被罗永浩讥为“品牌刺客”,更因迅速向罗永浩道歉的举动,被质疑“背弃客户自保”。这场舆论战暴露的,不仅是华与华的危机应对短板,更是对整个营销咨询行业是否“高价低能”的皇帝新衣的质疑。
从“超级符号”到“超级争议”:华与华的战术失灵
华与华由华杉、华楠兄弟于2002年创立,以“超级符号”理论闻名。其成功曾被包装成一套可复制的“财富密码”。靠着“超级符号=超级品牌”的方法论,它为蜜雪冰城打造“甜蜜蜜”洗脑神曲,帮东鹏特饮喊出“累了困了喝东鹏”,甚至让厨邦酱油的“晒足180天”成为国民记忆。这套模式的核心,是将复杂商业逻辑简化为视觉符号与口号,用重复轰炸制造品牌认知。
丨西贝事件基本平息,但华与华的争议还在持续
但是,在西贝事件中,这套“符号魔法”彻底失灵。当罗永浩质疑预制菜隐瞒时,华杉非但未建议西贝坦诚沟通,反而在微博连发数文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甚至带团队拍视频“参观后厨力证清白”。这种将消费者质疑污名化的操作,与华与华自己在付费课程中强调的“危机公关要共情消费者”背道而驰。更讽刺的是,当罗永浩放话“深挖黑料”,华与华创始人转头就私下道歉,留下西贝独自面对“日亏300万”的残局。这种“客户冲锋、自己滑跪”的操作,让外界质疑:6000万咨询费买的究竟是战略,还是“甩锅指南”?
高价神话的裂痕:6000万值吗?
华与华的“贵”早成行业标签:年咨询费600万起,线下“超级符号课”9.9万/人,一本案例集卖1499元。支撑其定价的,是“成功案例库”的光环——西贝、海底捞、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的合作履历,让中小商家趋之若鹜。但西贝事件暴露了这套模式的致命缺陷:它擅长制造“营销爆点”,却缺乏对商业本质的敬畏。
丨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硬杠罗永浩,引发市场关注
西贝的核心客群是家庭消费者,家长对儿童餐的新鲜度本就敏感。华与华却在危机中忽视这一基本盘,反而用“硬刚黑嘴”的话术激化矛盾,本质是将品牌声誉押注于舆论战,而非产品整改。这种“重营销轻运营”的倾向,在预制菜透明化已成行业共识的今天——六部门明确要求“餐饮企业需明示预制菜”,显得格外落伍。当网友发现“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口号下,是“6个月前预制的儿童餐”,华与华精心构建的“专业形象”瞬间崩塌。
结语:咨询行业的价值反思
华与华的争议,折射出营销咨询行业的深层困境:当“超级符号”被其奉为圭臬,真正的商业逻辑反而被遮蔽。餐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广告语,而是食材新鲜度与消费者信任。华与华用十年时间将西贝包装成“家庭聚餐首选”,却在关键的信任危机中昏招迭出,说明其方法论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信息透明的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要的不是“符号洗脑”,而是真诚与透明。
丨华与华曾以“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闻名业界
华与华的道歉或许能暂时熄灭舆情的蔓延,却难以消解市场对其专业性的长期质疑。“6000万值不值”的追问,已经让更多企业开始反思:自己究竟需要怎样的营销顾问?投资人史保刚认为,“创一代企业家敢闯敢干,但已与现代舆情处理方式脱节”。咨询公司若不能有效弥合这一断层,终会被时代和市场抛弃。
对华与华而言,当“超级符号”的光环褪去,咨询公司唯有回归价值本质:不只是贩卖口号,更要为企业构建真正的危机免疫力,才能为自己赢得持久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