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据新华社援引以色列国防部消息,以色列已于近日完成“铁光束”激光防空系统的研发工作。该系统可低成本应对火箭弹、无人机等空中威胁,预计今年底前正式交付并整合至以军防空体系,为以色列多层次防御网络再添关键一环。
以色列国防部17日发表的声明显示,“铁光束”系统的测试在以色列南部持续数周,其有效性在多类作战场景中得到验证,能够精准拦截火箭弹、迫击炮弹及无人机等目标,标志着该系统正式完成研发阶段。
作为陆基高功率激光防空系统,“铁光束”配备先进瞄准技术,可实现远距离、高精度目标拦截,且依托激光技术特性,能以“可忽略不计”的成本快速消除空中威胁,大幅降低防空作战的经济负担。
据悉,“铁光束”系统由以色列国防部国防研究发展局与国有军工企业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按照规划,首批系统将于今年底前并入以色列现有的多层次防御体系,该体系目前已包含“铁穹”、“大卫投石索”和“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分别对应短程、中程及远程导弹威胁,而“铁光束”将主要承担近距离低空防御任务,填补现有防御网络的短板。
根据军事问题专家王强的分析,从技术原理来看,“铁光束”属于定向能武器中的激光武器,在应对“低小慢”目标时具备显著优势。相较于传统导弹防空系统,激光武器无需依赖多套电气系统的连续响应,且光速远超导弹飞行速度,响应速度更快;在拦截效率上,激光武器可实现“发现即命中”,规避了导弹制导效能与飞行性能的限制。成本方面,传统“铁穹”系统每枚拦截弹成本高昂,而激光武器的作战成本主要为电力消耗,近乎“电费价”,在应对大规模、长时间饱和攻击时,作战效能显著优于传统防空武器。
不过,“铁光束”并非全能防御装备。其激光功率直接决定照射时间与作用距离,面对大型来袭目标,即便在有效作战距离内,也需更长时间照射才能实现毁伤,这在高强度冲突中存在明显局限。因此,该系统需与导弹、火炮等传统防空武器协同配合:激光武器擅长近距离“贴身护卫”,中高空防空反导则仍依赖导弹系统,不同类型威胁需搭配差异化防御手段,“铁光束”本质上是对“铁穹”、“箭”式等系统的作战补充。
“铁光束”的部署计划将显著提升以色列本土防护能力,削弱对手火箭弹、无人机等火力威胁的实际效果,可能导致周边反以武装现有战术手段难以达成预期目标。
这一变化已引发中东地区的连锁反应:据相关报道,沙特等国已计划追加激光武器订单,部分国家则着手研发反制措施,包括新型反激光涂层、不对称作战手段等,旨在应对以色列的防空优势。
分析指出,“铁光束”投入使用或将刺激区域内武器研发与部署竞赛,进一步加剧中东安全格局的复杂性,区域安全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编辑: 陈怡
责编: 赵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