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缘计划2》还未上线便屠榜热搜,可我却于评论区瞧见一条高赞:它不过是将《打歌2025》丢弃的过程感给拾起来罢了。
这句话似根刺,竟把我那“看舞台便足够”的滤镜给戳破了
打歌现场即便再火爆,也不过呈现出一颗糖;可音乐缘,把糖纸剥开,让我们瞧见歌手先是怎样被Demo戳痛,又怎样连夜改词,那满地烟头与咖啡渍,反倒成了我们想窥探的“恋爱前传”。
别着急马上表明态度哈,我把证据拿回来了。上个礼拜《打歌2025》播出了一期有“全开麦”部分的节目,三位很厉害的明星一个接着一个上台表演,舞台上的灯光特别亮,亮到都快把人眼睛闪瞎了呢,可是弹幕里全在刷“好稳”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到节目的名字。
我们来看《音乐缘计划》第一季的情况,刘宇宁听完《努力的人》的那个比较粗糙的小样之后,马上就把耳机递给了制作人。
他说“副歌再写高一度,我嗓子能扛”,这句话后来被剪成了15秒的短视频,没想到播放量竟然突破了千万。
同样是那些观众,他们一方面懒得去记住新的歌曲名,另一方面却把“改key”的那段情节反反复复琢磨得很清楚。
这其实表明大家喜欢的根本就不是已经做好的成品,而是那种“被需要”的参与感。
我那个姐妹阿瓜真的很厉害呢,她把周深的《荒芜之地》Demo和正式版都放在歌单里不停地播放,并且在中间插入了一段她自己录制的“Reaction”,竟然还说要去“沉浸式地体验养成”。
一听觉得挺怪异,可正契合节目节奏呢:音乐类节目将“歌手与制作人”的双向互动塑造得如同类似情侣的情节那般,观众不知不觉就置身于“妈粉”“女友粉”的角色中,那种情绪就仿佛被分成许多盲盒一样,每周开启一次。
相对而言,《打歌2025》好似高端橱窗,模特走完T台便关灯,连“售后”都没有竟然还有人想二刷?而且这样的呈现,着实让人疑惑?
有人吐槽:不就是多剪点幕后吗?干货在哪?
我反问一句:你当初追男团选秀,给哥哥们加油打投,难道真就为了成团夜那短短十分钟?
我们之所以愿意在过程中投入心力、耗费情绪,是因为“陪伴”这件事本身,就能让人产生多巴胺。
音乐缘将那套秀粉逻辑移植到原创歌曲上,让Demo好似“素人学员”,歌手如同“导师”观众自行充当起“班主任”,一路助力它出道。
而且居然就这么顺着这逻辑推进,让原创歌曲有了这般类似选秀的走向。
这不是单单的幕后花絮,而是把“投票权”伪装成“建议权”,让我们能过一把操控的瘾,还不用承担责任,并且这种爽感还增加了一倍。
当“过程”被镜头好好地进行了修饰后,所有的那些争执呀、熬夜啦以及崩溃的情况,都带有一种像是剧本里才有的那种气息呢。
我瞅见在第一季里头,有个制作人和一位歌手因为编曲的事儿一直僵着,都到凌晨了。
等镜头一换,天刚刚开始亮起来,这俩人就握手言和啦,那黑眼圈呀,竟然长得一模一样,就跟化妆师专门弄成那样似的。
那一刻我有三秒出戏:难道是为了“冲突和解”的节奏他们也得配合着演?倘若真这样,《音乐缘计划》的“真诚”竟也被工业化了,不过是换了一套叙事模板罢了。
更让人难堪的是,《打歌2025》还拍摄了后台的花絮呢,可在正片当中只留存了歌手们相互夸赞的部分,就像“你今晚的状态着实很稳!”“这造型简直绝了!”之类的。
所有有可能引发争论的内容都被官方给剪掉了,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一堆看着挺安全却又很无聊的“夸夸群”那样的场景。
观众可不是好糊弄的,察觉不到那股子火药味就会转身离开。
于是便有了这般荒诞景象:音乐类的“修罗场”被称真实,打歌的“peace&love”被讽假面;前者靠“演”获取信任,后者因“太真”反倒显得虚假,综艺的悖论大抵就在于此。
我把这个疑惑扔到闺蜜群里,马上就有两种声音冒出来。
一种说:她宁愿看那种“表演很精彩”的慢慢成长,也不愿意直接面对那种“一点波澜都没有”的完美;另一种则甩出来一个表情包,说:当过程被过度地使用掉了,原创音乐反而变成了背景一样的东西,那还有谁会去关心歌曲本身呢?
两种立场好似左右声道,将我夹在中间。那我便回到原点——点开刘宇宁的《努力的人》,把Demo、正式版、现场三轨并排摆放,关掉画面只专注听音频。
而且居然就这么静静沉浸其中,感受着不同版本带来的独特听觉体验。
十分钟过去后我确定:歌的确变得越来越好听了,不过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却是他在凌晨两点时抽的那支烟。
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追寻的并非舞台上的光鲜,也不是幕后的辛劳,而是“改变”这一过程本身。
生活当中,KPI啦、房租啦、相亲呀把成年人牢牢地给困住了。
不过呢在一档节目里头,有个人愿意为了一小段旋律不停地去推翻自己,就那种“我还能再改一回”的感觉呀。
这种感觉经过镜头一放大,居然就变成了观众们自己的一种替代性成长啦。
音乐平台恰是搭建了条成本最低的参与路径:你不必懂作曲,仅仅在弹幕敲出“副歌再把调升高”,便能共享“我也出过份力”的光彩。而且居然就这样让普通人有了参与感的便捷途径。
《打歌2025》究竟败在何处?
并非舞台不够炸裂,也非歌曲质量不佳,而是它将“改变”悄然掩藏。观众无法看见歌手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痕迹,自然也就难以找到情感落脚的地方。
就跟恋爱时的场景一样,对方直接拿出一份超棒的简历:有房子有车子还有八块腹肌呢,可你就是怎么都记不住;反而是那个为了你去学做螺蛳粉,被辣得直蹦跶的人,让你连夜开始写起小作文来。
综艺跟恋爱是一个道理,是“过程”在把人给吸引住并且打动人心。并且这种“过程”所带来的感受是真真切切的。
写到这儿呢,我对《音乐缘计划2》的期待反而变得更不清楚了:希望它别把“裂痕”弄得太精细,得留点真实的毛边;并且也给《打歌2025》说一声:要是还有下一季,把歌手凌晨三点说的“算了重录”那句话剪进去,哪怕就三秒钟也行。
毕竟观众想要的不是那种完美无缺的东西,而是能“看到自己在发生变化”的那点儿狼狈劲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