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731》的票房就突破3亿。
不仅成为今年春节档后首部首日票房破3亿的影片,还打破了10项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
而上座率更是达到了24.7%,在同期影片中断层式领先。
要知道,当天可是工作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显示出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支持。
但比起亮眼数据,观众们的反应才是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电影放映全程无一人交头接耳,没有人随意摆弄手机,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当片尾名单滚动,全场陷入长久的静默,有人攥紧拳头直至指节发白,有人默默抹泪却不愿发出声响。
走出影厅,许多人沉浸在影片带来的悲痛中,久久无法回神。
网友们也纷纷分享自己了自己的观影感受。
“尺度太大,看的太难受,但这是必须要看的历史”
“这不是电影,是历史的重现,每一幕都刻骨铭心”
电影《731》的故事背景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
当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打着“防疫给水”的幌子,秘密进行着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研究。
他们大肆抓捕当地平民,进行活体实验。
影片主角王永章,原本只是一个小贩,因一次意外,他被日军强行抓进了“特设监狱”。
在那里,他和其他无辜百姓一样,被日军用“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谎言所欺骗,等待他们的,是无尽的折磨苦。
跟随着王永章的视角,观众亲眼目睹了731部队的种种暴行。
有人被冻掉手脚,有人在实验中被炸成碎片,还有人被关进密封的房间,吸入毒气后,痛苦地挣扎,在绝望中死去。
而活体解剖更是毫无人道可言,实验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被手术刀划开身体,亲眼见着自己的器官被一一取出。
值得一提的是,姜武、李乃文、王志文三位主演零片酬出演。
姜武在影片中饰演王永章,这个角色是影片的核心。
从最初的迷茫与恐惧,到后来在残酷环境下的痛苦与麻木,再到最后的反抗,姜武将角色的情感变化演得淋漓尽致。
而李乃文饰演的顾博轩,是一位寻找怀孕妻子的普通百姓。
仅仅通过几个眼神,就能将角色的绝望与无助展现得入木三分。
王志文饰演的杜存山,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的角色。
他深知自己活不下去,却选择用生命揭露日军的谎言。
在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时,他的眼神坚定,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让观众看到了角色内心的坚守与决绝。
三位主演用精湛的演技,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替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发声。
而正是因为它的真实,当初影片的上映之路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日本外务省曾23次施压,要求更改片名、删减镜头甚至封锁海外发行,却被制作团队以“《731》必须上映”断然拒绝。
在国内,影片也曾遭遇非议:有人称“过去的事该翻篇”,有人以“血腥不适”为由举报,导致原定7月31日的档期被迫下架重制。
但这些阻力恰恰印证了影片的价值——正如网友所言,“越有人害怕真相,越要把真相公之于众”。
而且,影片的意义早已超越国界。
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相关消息后,有日本网友留言“希望能在日本上映”;导演赵林山也明确表示:“我们拍的不是电影,而是证据”。
这份对真相的渴求,让《731》成为向世界揭露反人类罪行的重要载体,更印证了“历史罪行不设追诉时效”的深刻内涵。
影片的胜利,从来不止于票房。
首日3亿的成绩背后,是千万观众主动走进影院“上历史课”的自觉;散场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是历史记忆在当代的延续。
片尾3513个真实遇难者的名字缓缓爬满屏幕,没有背景音乐,没有旁白,唯有李乃文那句“他们有名字,他们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回荡在影院,成为全场泪崩的触发点。
这部电影或许不会带来观影的轻松愉悦,却让每一位观众读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未来。
那些逝去的同胞有名字,那段黑暗的历史有真相,这便是《731》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