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多年的老井重焕生机,新井加密建产势头迅猛,精细分注技术精准提效……”9月15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通过停关井治理、新井加密挖潜、精细分注“三管齐下”,累计恢复储量动用179.6万吨。
面对停关井数量多、类型杂的“老大难”问题,该公司不搞“一刀切”,而是按照“潜力优先、先易后难、整体规划与效益开发”原则,为每口井量身定制“复活”方案。技术团队灵活运用注汽恢复、间开恢复、调补层、套损治理等多种手段,让一批“沉睡”多年的老井重返生产,尤其在组合式注汽上打破传统井组界限,依靠动态监测锁定潜力区,重新优化调整井组组合,有效扩大蒸汽波及范围,让蒸汽“跑得更远、用得更透”。
杜84-67-48井是这场“复活行动”的典型代表,通过参与井组协同注汽恢复,辅助化学助排措施,这口老井的排水周期由上轮的67天缩短至48天,日产峰值达到6.5吨,累计产油931吨。随着治理工作持续推进,目前已有95口停关井顺利“重返战场”,每天能多产油208吨,阶段增油2.6万吨,老井复活效应逐步显现。
该公司立足现有区块,向井网不完善、储量未充分动用的区域“精兵布阵”,通过新井加密建产进一步扩大储量动用战果。为让新井尽快见效,公司推行“钻建投”一体化管理,从平台规划到钻井运行再到投产方案,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同时加强新井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精确落实新井液量、含水、动液面等生产参数,加大动态监控力度,时刻确保新井“健康”生产。目前今年计划实施的40口新井已全部完成投产,日产油达163吨。
他们还瞄准层间动用不均的痛点,用精细分注技术开展“微观调控”。技术团队摒弃过去“笼统注汽、热量浪费”的模式,针对不同开发方式的生产特点,对分注工艺“量体裁衣”,以此实现对高渗透、易吸汽的层段“控量”,对低动用、难吸汽的层段“增量”,让每一方蒸汽都最大程度精准作用于油藏。截至目前,已完成55口井的精细分注作业,阶段增油5915吨。
(梁爽 钟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