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法国商界曾一度成为反建制浪潮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当时法国企业研究所委托Cevipof机构做的研究显示,有62%的法国人信任商界,这个比例远超信任工会的37%和信任政党的16%,商界彼时可谓收获了不少好感。
可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七个月,形势就发生了大反转。
之前的欣喜被不安取代,街头的抗议者和电视新闻里的嘉宾,都把公共财政危机的责任指向了大企业和亿万富翁。
企业主们也明显感觉到,自己成了被针对的对象,甚至有人遭遇围困,这样的情况已是不争的事实。
9月10日那天,“全面封锁”运动的参与者聚集到马赛法国达飞集团大厦楼下。
有意思的是,这家家族控股航运公司的老板罗多尔夫·萨德,当天就在自己拥有的《普罗旺斯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论,呼吁实现“全国大团结”,还特别强调“企业不是对手,而是国家的合作伙伴”。
到了周四,投资银行家、世界报集团监事会成员马蒂厄·皮加斯在法国2台《事件》杂志节目里回应了这番话,他认为“如果不纠正不平等现象,将会发生暴动或革命性质的冲突”,两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引发激烈争议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统计出的国家每年向企业支付2110亿欧元援助金。
示威者觉得,企业理应承担起减少公共赤字的责任,面对这样的声音,法国企业家联合会主席帕特里克·马丁赶紧出来辩解,他说法国企业已经承担了很重的负担,还得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根本没办法再缴纳更多税款。
他在周一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还发出警告:“如果税收增加,雇主们将发起一场大规模动员。”
法国科技界也没闲着,他们在组织力量反对左派支持的“祖克曼税”。
这种税是针对超过1亿欧元的资产征收2%的最低税额,也是游行队伍中“向富人征税”口号的重要诉求。
初创企业Mirakl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科罗,9月15日在《回声报》的专栏文章里为这事申辩,他表示“在税收公平的言论背后,隐藏着对法国经济的致命陷阱”,还强调“统一征收遗产税,就相当于将收入、资本收益、遗产、现金、职业资产和非职业资产一视同仁,这是完全荒谬的”。
随着时间推移,各方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法国总工会秘书长索菲·比内周一在TF1电视台说,让企业主们别再“哭哭啼啼”和“耍任性的孩子气”,这话一出口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几小时后,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阿米尔·雷扎-托菲吉在BFM电视台采访时回应,“我们厌倦了在公众辩论中被妖魔化,厌倦了被认为是在享受公共资金补贴的感觉”,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对于当前这种局面,塔迪奥咨询公司总经理、也是众多企业高管顾问的朱利安·沃尔普雷评论道:“对立情绪正在形成”,而且某些政治势力还乐于看到这种对立情绪扩散,影响到整个社会。
威立雅这家水务和废物处理巨头的副总经理洛朗·奥巴迪亚也感到遗憾,“在威立雅,我们没有看到社会中存在的冲突程度”,他觉得“当没有解决方案时,人们就会寻找替罪羊”。
私下里,企业老板们都在指责政客们在火上浇油,加剧了矛盾。
ELeclerc中心战略委员会主席米歇尔-爱德华·勒克莱尔,周一在BFM电视台上对相关政策表达了不满,他抨击“关于债务努力的言论,既不是社会政策,也不是增长政策”。
还批评弗朗索瓦·贝鲁及其在马蒂尼翁的前任们所展现的“充满自我意识的戏剧性”,认为他们的做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面对民众的诉求,也有部分企业主承认需要采取行动。
雷诺汽车公司总裁让-多米尼克·塞纳尔就认为,“购买力问题确实存在,但这并非企业的过错。
必须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异常高昂的社会保险费来解决,包括雇主和雇员双方的保险费,这样雇员才能立即从工资单上看到收益”,他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向。
劳动会议报告的合著者强调了一个核心问题:“企业遭受愤怒的根源——这在公共部门同样适用——在于我国存在倾听、尊重和责任意识的缺失。
员工感到自己未得到充分认可,这种感受与薪资问题一样,加剧了他们的不满。”可惜的是,这项基础性的认知,并没能帮助法国摆脱当前的危机。
如今,公众舆论要求企业为削减赤字出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企业高管们则将矛头指向政客,认为是他们在火上浇油。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整个社会都被卷入这场纷争之中。
到底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找到解决公共财政危机和社会矛盾的突破口,成为法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难题,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