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妈相亲总是不成,我爸赶集听说主动登门,被我姥爷一顿盘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翠花,你这丫头到底咋回事?王富贵那小子哪点不好了?”

“妈,我就是不想嫁他,行不?”

“不想嫁他?你倒是说个理由啊!人家长得不赖,家里买卖做得也红火。”

“哎呀妈,我看着他就烦,成不?”

这是1982年秋天,我姥姥和我妈在院子里的对话。那时候我妈二十三岁,在村里算是“老姑娘”了,可她相亲一次黄一次,把全家人都给急坏了。村里人都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倔强的姑娘,心里其实藏着大秘密。

后来我翻老照片的时候,听我妈和我爸聊起这段往事,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01

那是个周日的下午,阳光洒在炕上,我在翻一堆发黄的老照片。一张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照片上我妈穿着花格子衬衫,扎着两条麻花辫,笑得特别灿烂。

“妈,这张照片啥时候拍的?”我举着照片问。

我妈正在择菜,抬头看了一眼:“这是1982年拍的,那会儿我还没嫁给你爸呢。”

“您那时候多大?”

“二十三了。”我妈放下手里的菜,“唉,说起来那会儿可真是让人头疼。”

我爸从里屋走出来,听到我们说话,也过来了:“你妈那时候是村里的大美人,追她的小伙子能排一条街。”

“去,你个死老头子,少贫嘴。”我妈瞪了我爸一眼,“那会儿我就是个让人头疼的丫头,见一个搅一个。”

“为啥啊?”我好奇地问。

我妈和我爸看了看对方,都笑了。

“说起来就来气。”我妈擦了擦手,“你爸要是没那个胆子跑上门,我这辈子指不定嫁给啥人呢。”

“快说说,到底咋回事?”

我妈拉着我坐下,开始讲那段往事。

那是1982年的豫北农村,改革开放刚开始没几年。村里的日子比以前好了些,但还不算富裕。家家户户都开始琢磨着怎么过上好日子,年轻人的婚姻大事也成了各家的头等大事。

我妈叫翠花,在我们村算是出名的俊俏姑娘。个子高,眼睛大,说话声音脆,走路带风。按说,这样的姑娘应该是媒婆们抢着介绍的“香饽饽”,可她的相亲总是不顺。



村里人议论得厉害,各种说法都有。

“这翠花眼睛长头顶上了,好小子都看不上。”王婶子一边搓衣服一边说。

“可不是嘛,李家那小子多老实,家里还有三间大瓦房,她嫌人家脑袋像冬瓜。”张大娘在旁边搭腔。

“我看这丫头就是作,她爸妈太宠了,由着她挑三拣四的。”刘婶子把衣服往搓板上一摔。

媒婆刘二奶奶更是气得够呛:“我这张老脸都快丢尽了!给她说了六七个,一个成的都没有。这死丫头真当自己是天仙下凡啊!”

我姥爷姥姥为了这事愁得不行。我姥爷叫老刘头,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平时话不多,可为了女儿的婚事,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丫头都二十三了,这么拖下去真要打光棍了。”我姥姥私下里埋怨我姥爷,“她这脑子里到底装的啥?”

我姥爷叭嗒叭嗒抽着旱烟,半天憋出一句:“孩子有孩子的主意,咱们当爹妈的急也没用。”

“没用?”我姥姥嗓门提高了,“她这样作下去,好小伙子都让别人挑走了,到时候剩下的歪瓜裂枣,看她哭不哭!”

其实,我姥爷心里明白,自己闺女不是真的挑剔,是另有原因。可这个原因,他不能说,也不敢说。

02

村里最近一次相亲,是刘二奶奶介绍的镇上小卖部老板的儿子。那小子叫王富贵,二十五岁,长得挺周正,家里条件也不错。按说,这是个不错的人选。

相亲那天,王富贵穿着新衣服,头发梳得油光亮,手里拎着两瓶汽水和一包点心,看起来挺有诚意。

我妈开始表现得还算正常,跟王富贵聊了聊家常,问了问他家的情况。可聊着聊着,我妈话锋一转:

“你说说,女人是不是就该围着锅台转?”

王富贵愣了愣:“那还用说?女人不在家看孩子做饭,跑外头干啥去?”

“切!”我妈站起来就走,“我偏不这么想。女人也得有自己的事干,也得能挣钱。”

王富贵的脸都变了:“女人挣钱?那还要男人干啥?”

“男人挣钱是应该的,但不能把女人当保姆使唤。”我妈越说越来劲,“我要嫁人也得出去干事,不能窝在家里当老妈子。”

这话一出,王富贵的脸都绿了。

“翠花,你这想法邪乎了。”王富贵努力压着火,“女人就是该在家伺候一家老小,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规矩?”我妈冷笑,“那我问你,要是你媳妇比你有本事,比你会挣钱,你服不服?”

王富贵彻底傻眼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胡说八道!女人哪能比男人强?”

“咋不能?”我妈啪地拍了下桌子,“谁说女人就比男人差了?”

这场相亲最后不欢而散。王富贵走的时候脸色难看,刘二奶奶也是一脸尴尬。

后来,刘二奶奶找到我姥姥,抱怨道:“大妹子,你家翠花这太耿直啊。哪有女人这样说话的?这样下去,谁还敢娶她?”

我姥姥也是哭笑不得:“她这孩子就是想法多,您别往心里去。”

“想法多?”刘二奶奶摇头,“这不是想法多,这是脑子有毛病。你得好好管管她,不然真的要成老姑娘了。”

这样的事不止一次。上一次相亲,我妈故意在人家面前抠鼻子、挖耳朵,把人吓得跑了。再上一次,她故意说自己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连扫地都不会,对方听了直摇头,就这样我妈成了相亲屡屡被拒的姑娘。

村里人都说她“作”,说她“不知好歹”,可谁也不知道,她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03

我妈的真正秘密,要从村东头那个孤老头说起。

那老人叫刘五爷,七十多岁了,没儿没女,一个人住在村东头的破草房里。刘五爷年轻时是个木匠,手艺不错,可后来眼睛不好了,干不了细活,日子过得很难。

从1980年开始,刘五爷经常能在门口发现一些东西:有时是一袋玉米面,有时是几个窝头,有时是一件旧衣服。这些东西总是在夜里出现,从来不知道是谁送的。

刘五爷知道是村里的好心人在帮他,可不知道具体是谁。他试过守夜,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好心,可每次都是白等。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妈偷偷送的。

我妈从小心善,看不得别人受苦。刘五爷的情况她都看在眼里,就开始偷偷帮他。每次都是趁着夜深人静,悄悄把东西放在刘五爷门口,然后赶紧跑。

为了不让家里人发现,我妈想了很多办法。她偷偷省自己的口粮,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去换旧衣服给刘五爷,甚至偷偷拿家里的鸡蛋去卖,然后用钱给刘五爷买药。

这事她瞒得紧,连我姥爷姥姥都不知道。

可我妈担心,要是嫁人了,就没法继续帮刘五爷了。新婆家不一定理解她的做法,嫁人后她也没那么多自由时间和钱来做这事。

所以,她不想这么早结婚。可她又不能直接拒绝相亲,那样会让爸妈更担心,也会让村里人说闲话。于是,她想了个办法——故意在相亲时表现得很“不正常”,让对方主动放弃。

除了帮刘五爷的事,我妈心里还有另一个秘密。

1979年,村里来了个知青,叫李文华。李文华是城里的大学生,因为政策被分到农村来。他长得帅,又有文化,很快就成了村里姑心里的白马王子。

娘们

我妈也不例外。她对李文华一见钟情,可从来没表达过。李文华在村里待了两年,1981年政策变了,他就回城了。临走时,他找到我妈,说了句话:

“翠花,你是个好姑娘,以后一定要找个好人家。”

这句话让我妈心碎了。她知道,李文华把她当妹妹看,从来没把她当成恋人。可就算这样,她还是很难忘记他。

李文华走了后,我妈更不想结婚了。她觉得自己还没完全忘记李文华,这时候嫁人对谁都不公平。

可这些她都不能告诉她爸妈,也不能告诉任何人。她只能一次次地“作怪”,一次次地让相亲失败。

04

我爸叫建国,住在邻村,比我妈大两岁。在村里人眼里,他就是个普通的庄稼汉,老实,家里穷。

可实际上,我爸的身世比大家想的复杂些。

我爸的爷爷年轻时确实是个地主,有不少田地。可到了我爸这辈,家里早就败落了,只剩几亩薄田和两间破草房。更要命的是,我爸虽然有文化,却不能在正式单位工作。

1978年,我爸曾在县里当过一年代课教师。他教书认真,学生都喜欢他,可却没能留下,第二年就被辞了,只能回村种地。

这事让我爸很受打击,可他没怨天尤人,就默默回到村里当农民。他种地用心,虽然田不多,可每年收成都不错。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实在人,就是命不好。

我爸二十五岁了还没结婚,倒不是挑剔,是因为家里穷,没姑娘愿意嫁给他。他也不着急,觉得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

1982年秋天的一个集日,我爸挑着自家种的大白菜到镇上去卖。他的菜种得好,又白又嫩,很快就有人来买。

正忙活时,他听到旁边有几个妇女在聊天。

“你们听说了吗?咱隔壁村的翠花又把相亲给搅黄了。”

“又搅黄了?这是第几次了?”

“第六次了吧。刘二奶奶都不敢给她介绍了,说她太作。”

“这丫头到底咋想的?条件那么好的小伙子都看不上。”

“谁知道呢,可能真是眼光太高了。”

听到“翠花”这个名字,我爸心跳了一下。他记得这个名字,记得很清楚。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我爸去县城卖鸡蛋,在车站附近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哭。孩子大概四五岁,说是跟妈妈走散了。我爸正想去帮忙,就看到一个穿花格子衬衫的姑娘走过来,蹲下哄孩子。

“小朋友,别哭了,阿姨帮你找妈妈好不好?”姑娘声音很温柔。

她带着孩子在车站附近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孩子妈妈。孩子妈妈要给她钱表示感谢,她摆摆手就走了。

我爸当时就被这个姑娘的善良打动了,可他没上前搭话,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好姑娘。后来他打听了下,知道这姑娘叫翠花,是邻村的。

现在听到有人议论翠花相亲的事,我爸心里五味杂陈。他想不明白,这么好的姑娘,为啥会相亲不成功?

“我看啊,这翠花就是太任性了。”一个妇女说,“她爸妈把她惯坏了。”

“任性?我看不见得。”另一个妇女反驳,“我听我亲戚说,这丫头心肠挺好的,经常帮别人。”

“帮别人?帮谁?”

“我亲戚住她们村东头,说经常看到有人给刘五爷送东西,怀疑就是翠花。”

“刘五爷?就是那个孤老头?”

“对,就是他。那老头一个人过得挺难的,可最近两年生活好了不少,肯定有人在帮他。”

听到这里,我爸心里更确定了:翠花就是那个在车站帮孩子的善良姑娘,也是暗中帮孤老头的好心人。

这样的姑娘,为啥会相亲屡屡失败?肯定有原因。

我爸越想越觉得不对。他开始琢磨,是不是应该去了解下情况?

卖完菜回家,我爸心里一直想着翠花的事。他决定打听下详细情况。



第二天,他找了个借口,到邻村转了一圈。他没直接打听翠花的事,就跟村里老人聊天,慢慢套话。

从老人们话里,我爸了解到更多情况。翠花确实经常帮村里的困难户,特别是那个刘五爷。而且,她之所以相亲不成功,很可能不是因为挑剔,是故意的。

“为啥要故意?”我爸心里琢磨,“肯定有啥难言之隐。”

他又想起那个在车站帮孩子的场面,心里更确定:翠花是个好姑娘,她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那天晚上,我爸躺在炕上想了一宿。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啥。虽然他家境贫寒,条件不好,可他有颗真诚的心。也许,他可以去了解下翠花的真实想法。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刘五爷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仔细一想,他想起来了:刘五爷是他的远房叔叔!

我爸的爷爷年轻时,曾有个堂弟,后来两家因为一些事疏远了。这个堂弟就是刘五爷的父亲。按辈分算,刘五爷是我爸的叔叔。

这些年来,我爸很少跟亲戚来往,所以一时没想起来。现在想起来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看看这个远房叔叔。

更巧的是,要是翠花真在帮刘五爷,那说明她和自己家还有这层关系。

我爸越想越觉得这是缘分。他决定,找机会去翠花家,正式登门求亲。

我爸做了决定后,开始精心准备。他知道自己条件不好,所以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

他先去看了刘五爷。老人看到我爸很惊讶,因为已经很多年没亲戚上门了。我爸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刘五爷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建国啊,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刘五爷拉着我爸的手说。

我爸仔细看了刘五爷的生活情况,发现确实有人在帮他。房子虽然破旧,可收拾得很干净,米缸里有米,衣柜里有干净衣服。

“五叔,这些东西哪来的?”我爸问。

刘五爷神秘地笑了:“有好心人帮我,可我不知道是谁。每次都是晚上偷偷放在门口,我从来没见过人。”

我爸心里更确定,这个好心人就是翠花。他决定不点破,可心里对翠花的感激和敬佩又增加了几分。

离开刘五爷家后,我爸开始准备登门的礼品。他家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只能拿出最好的农产品:几个大南瓜,一篮子新鲜鸡蛋,还有一坛自己酿的米酒。

他还花了两天时间,用柳条编了个草帽,编得非常精致,是给翠花的礼物。

一切准备好后,我爸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去翠花家登门。

可是,他选的这个日子不太合适——正值农忙,各家各户都在忙秋收。

05

那天早上,我爸挑着礼品,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翠花家。一路上,他不停地在心里练着见面要说的话。

到了翠花家门口,他发现院子里很热闹。我姥爷正和几个村民一起修农具,满头大汗,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原来,我姥爷这几天身体不舒服,腰疼得厉害,可农忙时不能休息,只能硬撑着干活。加上女儿的婚事一直没着落,他心里烦得很。

我爸在门口犹豫了半天,不知道是进去还是改天再来。正纠结时,院子里又来了个人。

来的人穿着新衣服,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一看就是有钱人。这个人就是镇上小卖部的老板王大富,他是来给儿子王富贵再次提亲的。

虽然上次相亲不成功,可王大富觉得翠花这样的好姑娘不能错过,决定亲自出马,再试一次。

我爸看到这情况,心里凉了半截。他觉得自己的条件跟人家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人家拿的是白糖、点心、花布,自己拿的是南瓜、鸡蛋、草帽,这咋比?

他站在门口,进退两难。进去吧,明显是去碰钉子;走吧,又不甘心。

就在他犹豫时,我姥爷看到了他。

“你是谁?找谁?”我姥爷问。

我爸紧张得说话都结巴了:“我...我是隔壁村的...我叫建国...我是来...”

“来干啥的?”我姥爷皱着眉头问。他心情本来就不好,看到又来个陌生人,更烦了。

“我...我是来提亲的。”我爸鼓起勇气说。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我爸,包括刚进院子的王大富。

我姥爷愣了下,然后说:“提亲?今天咋这么巧,一下来两个?”

王大富也愣住了。他没想到会遇到竞争对手,而且还是这么个“对手”——看起来就是个穷庄稼汉。

“这...这...”我爸更紧张了,不知道该说啥好。

我姥爷看看我爸,又看看王大富,忽然有了个想法。

“既然都来了,那就一起谈谈吧。”我姥爷说,“我也省得分两次接待了。”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气氛变得更微妙了。

06

我姥爷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让两个求婚者同时“面试”,这在农村还真是头一回见。

我妈这时也从屋里走出来了。她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出来看看啥情况。当她看到王大富时,心里就开始发愁——这人咋又来了?

当她看到我爸时,愣了下。这人看起来很面熟,可一时想不起在哪见过。

我爸看到我妈,心跳得更快了。虽然时隔一年多,可我妈还是那么漂亮,那么有精神。

“都进屋吧。”我姥爷说,“咱们好好谈谈。”

几个人进了堂屋。我姥爷坐在上位,我妈坐在一边,两个求婚者坐在下面。

“先自我介绍下吧。”我姥爷说。

王大富抢先开口:“刘叔,我姓王,在镇上开小卖部,家里条件还算可以。我儿子王富贵您见过的,就是上次和翠花相亲那个。”

“嗯,我记得。”我姥爷点点头,“那这次你亲自来是啥意思?”

“上次相亲没成功,主要是两个孩子缺乏了解。”王大富说,“我觉得翠花是个好姑娘,我们家很有诚意,希望能再给个机会。”

说着,他把带来的礼品摆在桌上:白糖、点心、花布、雪花膏,还有一些镇上的稀罕货。

“这些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王大富说,“要是翠花愿意嫁过来,我们一定会好好待她的。”

我姥爷看了看那些礼品,又看了看我爸:“你呢?”

我爸紧张得手心出汗,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叫建国,隔壁村的...家里...家里条件不好,就是想...想娶翠花为妻。”

他把自己带来的南瓜、鸡蛋、米酒和草帽放在桌上,跟王大富的礼品一比,显得寒酸极了。

王大富看了眼我爸的礼品,心里有点得意。这样的对手,根本不足为惧。

“建国是吧?”我姥爷问,“你家啥情况?”

“家里...家里就我一个人,几亩薄田,两间草房。”我爸老实地说。

王大富更得意了。他说:“刘叔,我们家在镇上有三间瓦房,小卖部生意也不错,一年能挣不少钱。翠花嫁过来,绝对不会受苦。”

我爸听了,心里更没底了。他知道自己在物质条件上完全没优势。



我姥爷看看两人,又看看女儿。我妈一直没说话,脸上的表情也看不出她的想法。

“光说不行,得有点实际表现。”我姥爷忽然说,“这样吧,你们两个都说说,为啥要娶我闺女?”

王大富立刻说:“翠花长得漂亮,人也聪明,嫁到我们家绝对是门当户对。我们家条件好,能让她过上好日子。”

我爸想了想,说:“我...我觉得翠花是个好人...心地善良...我想跟这样的好人过一辈子。”

“心地善良?”王大富有点不屑,“你咋知道她心地善良?”

我爸看了看我妈,鼓起勇气说:“我见过她帮走失的小孩,还有...还有她一直在帮刘五爷。”

这话一出口,院子里的人都愣住了,特别是我妈,眼睛睁得大大的。

她没想到,自己做的这些事居然被人发现了。更没想到,是这个看起来老实的小伙子发现的。

我姥爷也很惊讶。他虽然怀疑过女儿在帮刘五爷,可从来没证实过。现在听到我爸这样说,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你咋知道这些事?”我妈终于开口了。

我爸紧张地说:“刘五爷是我的远房叔叔,我前几天去看他,看到他生活得不错,猜测有人在帮他。后来听人说起你的事,我就想...想可能是你。”

“还有那个小孩的事?”我妈继续问。

“那是去年夏天,在县城车站,我亲眼看见的。”我爸说,“那时我就觉得你是个好姑娘,可是...可是我觉得自己配不上你,所以没敢上前搭话。”

我妈心里有点乱了。她没想到自己的善举被人看在眼里,更没想到看到的人居然是现在坐在这里求婚的人。

王大富有点慌了。他感觉到气氛不对,赶紧说:“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要能给翠花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就在这时,院子外面忽然传来嘈杂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