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既能便于后续的互动交流与内容分享,也能让您更深入地融入讨论氛围,感受独特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不得不承认,沙特的战略眼光确实深远。
总能在关键时刻做出精准抉择,寻得可靠盟友,从而稳固自身的安全格局。
就在近日,沙特再次公开表明立场,但这一次的合作对象,并非外界普遍猜测的中国,而是另有其国。究竟是谁呢?
一、中东的恐慌
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突遭以色列空袭,整个中东地区瞬间陷入紧张情绪之中!
其一,卡塔尔本与以色列并无直接冲突,且长期被视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伙伴,甚至被归为“亲美阵营”的一员。
然而,即便如此,仍未能逃脱以军打击范围。
这一事件向所有中东国家敲响警钟:哪怕与美国关系密切,也无法确保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中幸免于难。
其二,依附美国真的能换来安全保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卡塔尔多年来大量采购美国高端防御系统,包括“爱国者-3”防空导弹、国家先进地对空导弹系统以及AN/FPS-132远程预警雷达等,堪称武装到牙齿。
可当15架以色列战机飞临多哈上空并投下弹药时,
这些斥巨资引进的美国雷达毫无反应,防空系统集体失效,形同虚设。
更令人震惊的是,驻扎在多哈周边的美军基地,尽管装备齐全、战备等级高,却未发出任何预警,也未采取拦截或反击措施。
再结合特朗普事后透露的信息——他提前知晓以色列将发动袭击,并通过外交渠道向卡塔尔发出过模糊警告,
种种迹象已经昭然若揭:美国提供的武器系统极可能内置后门程序。
一旦美方授意,便可远程瘫痪盟友的防御体系,使其在危机面前彻底裸奔。
此事一出,不仅卡塔尔国内震怒,
同样依赖美国防空系统的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和巴林等国,也顿时感到寒意袭身。
试想一下,倘若某天以军以“反恐清剿”为名,突然对本国发动突袭,手中的美制武器是否会再度失灵?
这种担忧绝非杞人忧天。
要知道,在袭击结束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公开扬言:“我们将持续追捕哈马斯成员,无论他们藏身何处!”
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只要找到借口,哪里都可以成为打击目标。
于是,近期中东各国纷纷表态,联合谴责以色列的单边军事行为,
更有声音呼吁组建区域联合防御机制,试图形成集体威慑。
甚至连历史上首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及,也重新将以色列定义为“敌对势力”。
但沙特高层清醒地意识到,仅靠口头抗议和松散联盟远远不够。
这并非轻视同胞,而是基于惨痛的历史教训。
回顾过往数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曾多次集结兵力对抗以色列,结果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更何况,以色列背后站着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仅凭区域内力量难以抗衡。
不过,世界之大,总有能够平衡局势的力量存在。
正因如此,沙特迅速调整战略方向,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而这次,它的选择出人意料——不是中国,而是另一个亚洲国家。
二、站队巴基斯坦
当人们听说沙特要寻找新的战略依靠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投向中国。
但这一次,沙特选中的合作伙伴是巴基斯坦。
9月17日,沙特与巴基斯坦正式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标志着两国关系迈入全新阶段!
这份协议涵盖多项合作内容,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明确规定:
“任何针对缔约一方的军事攻击,均被视为对双方的侵略行为。”
不少人或许会疑惑:
虽然巴基斯坦曾在印巴冲突中展现出一定战斗力,但指望它来震慑以色列乃至美国,是否有些不切实际?
客观而言,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当前形势下,巴基斯坦已是沙特最优解之一。
首先,从地理上看,两国距离非常接近。
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与沙特首都利雅得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1200余公里;
若经由波斯湾海域通行,航程也不过1400公里左右。
这意味着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巴方可在短时间内提供支援,响应效率远高于遥远的大国。
相较之下,中国虽实力雄厚,但地理距离遥远,快速介入难度较大。
其次,沙特并不缺常规武器装备,毕竟其军队早已实现高度现代化,主力装备多来自中美欧俄等多个来源。
真正让沙特动心的,是巴基斯坦手中握有的终极威慑力量——核武器。
没错,尽管巴基斯坦经济拮据,常年面临财政困境,
但它确实是全球公认的拥核国家之一,且拥有一定数量的实战化核弹头。
沙特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设想一下,若某个国家胆敢对沙特发动军事打击,便可能触发巴方的核反击机制,
试问谁还敢轻易触碰这条红线?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一切恐惧源于火力不足。
倘若伊朗早些年就成功掌握核武技术,以色列是否还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实施跨境打击?
一个国家拥有核能力,本身就是和平的最大保障。
第三,巴基斯坦目前亟需外部援助。
其贫困程度令人唏嘘——2024年人均GDP尚不足1600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与孟加拉国都显得相对富裕。
因此,沙特抛出的合作橄榄枝,对巴方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此外,沙特与巴基斯坦均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一旦两国同时遭遇无端侵略,中国作为重要战略伙伴,恐怕也难以袖手旁观。
换言之,这份协议虽未明文提及中国,实则巧妙借用了中国的地缘影响力,形成“隐性背书”。
这一招可谓高明至极。
难怪沙特能在动荡不安的中东稳坐几十年太平,这份战略智慧确实不容小觑。
然而,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沙特与巴基斯坦携手之际,三个国家却陷入了深度焦虑。
三、破防了
有笑容就有泪水。
当沙特与巴基斯坦领导人握手庆贺、协议落地之时,至少三国心情跌至冰点。
第一个深受打击的,正是印度,而且是全面性的心理崩塌。
在心理层面,一向自诩南亚霸主的印度,眼睁睁看着宿敌巴基斯坦摇身一变,成为中东强国沙特的“铁杆盟友”,
未来甚至可能借此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外交空间,
这种落差感令新德里难以接受。
在现实利益方面,沙特已明确表示将出资协助巴基斯坦引进先进武器系统,并推动其基础设施建设。
这无疑加剧了印度的安全忧虑。
一方面担心巴军战力进一步增强,边境压力陡增;
另一方面则愤懑于这个长期被自己压制的对手,接连获得美国认可后,又赢得沙特青睐。
再加上中巴之间牢不可破的“全天候友谊”,
印度几乎是在地缘政治上被三方包围,焦虑情绪可想而知。
第二个感到威胁的,是以色列。
如果其他中东国家纷纷效仿沙特,争相与拥核国家缔结防御同盟,
那么以色列长期以来依靠绝对军事优势维持的威慑力将荡然无存。
更关键的是,此类协议可能为域外大国介入中东打开通道。
尽管以色列在地区内颇具影响力,但面对真正的世界级强国,依然不具备对等博弈能力。
而中东本身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价值,只要愿意付出相应代价,根本不愁找不到强力盟友。
第三个陷入被动的,则是美国。
准确地说,华盛顿此次可谓弄巧成拙。
9月9日当天,特朗普高调宣布:
已指示参议员鲁比奥尽快与卡塔尔高层推进美卡国防合作协议的签署进程。
此举等于撕下伪装,
赤裸裸地利用以色列的军事威慑,迫使中东国家继续购买美国武器以换取“保护伞”。
但问题在于,连卡塔尔这样对美国极度顺从的盟友都被算计,
其他海湾国家怎敢再轻信美方承诺?
结果显而易见:中东国家开始抱团取暖,转向亚洲寻求替代方案。
甚至考虑到此次事件中美国的失信表现,不少国家已在认真评估采购更可靠的非美系武器系统的可行性。
比如,去一趟中国的珠海航展看看?
最终,特朗普原本意图巩固美国军售市场的计划彻底落空,反而加速推动中东国家疏远美国、亲近东方,堪称一次战略误判。
结语:
落后未必立即挨打,只是因为强者暂时还未出手罢了。
真正的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强大实力筑起的屏障。
庆幸的是,今天的中国已具备足够的国防力量,将战火阻挡在国门之外,让我们得以安居乐业,静享岁月安宁。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
中华网:巴基斯坦与沙特阿拉伯签军事协议,多国受震动 -
搜狐网:关键时刻!沙特王储突然公开选边站队,一个举动令美、以、印破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