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届中共甘孜州委守正创新,推动实施“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动员全州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用“甘孜方案”全面架起6.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6万余户农牧民群众家庭全覆盖的联谊桥,以“甘孜智慧”践行“枫桥经验”,走深走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将实践行动作为增强干部能力素质的大考场,改进工作作风的大舞台,密切联系群众的大桥梁,奋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进一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前期推出了系列报道《民族团结·甘孜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甘孜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今天,请关注《邓树道:高原之上,他为孩子们点亮一片星光》。
邓树道高原之上,他为孩子们点亮一片星光
清晨,甘孜州九龙县的天光尚未完全亮起,校园里一片宁静,邓树道已经走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九龙河在峡谷中奔流,河风带着丝丝凉意。这是他在甘孜州九龙县沙坪中学支教的第三年,也是他主动申请延长支教期限后的第一个学期。
第一堂课的震撼
2023年暑期,青白江区龙王学校的数学教师邓树道报名参加对口帮扶九龙县教育工作。
(邓树道(左一)在辅导学生)
邓树道的第一堂课就遇到了挑战。他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却发现教室里唯一的电子设备无法使用,学生基础也参差不齐。“那堂课我上得很吃力,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他说。当晚,他在教师宿舍的电磁炉旁重新手写教案直至凌晨。高原反应让他头晕目眩,但比身体更难受的是心中的焦虑:“必须找到适合这里孩子的教学方法。”
点燃课堂的“魔法师”
邓树道开始了一场教学变革。他坚持手写每一份教案和教学反思,并根据学生特点不断调整方法。很快,学生们发现数学课变得不一样了。
“邓老师有一种‘魔力’。”班上潘欣雨同学说,“每当我们遇到晦涩难懂的题目时,他总能想出更简单的方法来讲解。”
(小组合作学习)
邓树道把班上42名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弱的。他推出“小老师”课堂,让学生轮流上台讲课。益西多吉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紧张得连粉笔都拿不稳,邓树道就站在教室最后,用鼓励的眼神一直看着他。
“现在,我们班每个同学都当过‘小老师’。”海来车洛莫同学大方地说,“邓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锻炼了我们的勇气和自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
邓树道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两摞厚厚的作业本,每本上都写满了细致的批注。学生王海星的作业本上,邓老师用红笔标注:“这一步思路很巧妙,下次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方法。”
高原的夜晚格外漫长,邓树道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很晚。除了备课,周末他还要给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补课。学生冯仪婷记得,有次为了一道几何证明题,邓老师给她讲了四遍,“他从来不会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而是换个方法继续讲,直到我听懂为止。”
(获得荣誉)
辛勤付出终于迎来收获。邓树道所带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一直名列全校第一,在九龙县排名第二或第三。学生们自发用藏文和汉文写了贺卡送给他,上面画着洁白的哈达和灿烂的格桑花。班主任李老师发现,在命题作文《我最尊敬的老师》中,全班80%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了邓树道。
邓树道指导备课
今年,原本两年支教期届满的邓树道做出了让人惊讶的决定——继续支教。“看着孩子们刚有起色,我不能就这么走了。”下课铃响起,学生们围住邓树道追问难题。教室后墙上,数学成绩曲线图一路向上延伸,就像窗外连绵的群山,一座比一座更高。而比成绩更可贵的是,孩子们眼里都有了光——那是自信、求知与梦想的光芒。
来源:甘孜州民族宗教委
编辑:岳诗蕊
校对:卢雪英
责编 :刘睿娟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