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火连天,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血雨腥风的乱世。
曹操的奸雄之名震慑四方,刘备的仁德之声传遍天下,孙权的江东基业固若金汤。
在这些叱咤风云的枭雄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如雷贯耳,让无数英雄豪杰闻风丧胆。
——他就是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在那个时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手中的方天画戟所向披靡,胯下的赤兔马日行千里,三英战吕布的传说更是让他的武名传遍大江南北。
连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提起吕布的名字都要心生忌惮;刘备这样的仁德之君,见到吕布也要礼让三分。
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吕布就是战神的代名词,是所有武将心中的标杆。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天下无双的英雄人物,最终却死在了白门楼下,成了一个被万人唾骂的背叛者。
他这一生究竟又曾经历了什么?
![]()
第一章:深山璞玉,顽劣少年心向野
太行山深处,有一座不知名的山峰,山中住着一老一少两个人。
二十年前的一个大雪天,一个瘦削的老人在下山砍柴时,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他循着声音找去,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男婴。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小脸通红,却不哭不闹,睁着一双黑亮的眼睛看着他。
"这孩子,眼睛里一半是狼性,一半是孤寂。"老人自言自语着,将孩子抱回了山中的茅屋。
老人姓什么,从哪里来,没人知道。山脚下的村民只知道,这个老人武艺高强,偶尔会下山帮忙处理一些野兽伤人的事情,却从不多言。孩子渐渐长大,老人给他起名叫吕布,字奉先。
吕布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五岁时,他就能扛起成年人都吃力的水桶;八岁时,他徒手抓住了一条想要咬他的毒蛇,还若无其事地把蛇甩到一边;十二岁时,一头下山觅食的黑熊闯进了他们的院子,吕布竟然赤手空拳把那头比他大三倍的黑熊给揍跑了。
"师傅,我是不是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吕布揉着拳头,兴奋地问道。
老人摇摇头,继续编着手里的草鞋:"力气大算什么本事?山里的石头力气比你还大呢,它能当将军吗?"
"那不一样!石头不会动,我会动,还会打架!"吕布不服气,"您教我那些拳脚功夫,不就是让我厉害起来吗?"
老人放下手里的活计,看着这个倔强的孩子:"我教你武艺,是让你保护自己,不是让你去欺负别人。你看山里的老虎,够厉害了吧?可它要是离开了山林,到了平地上,还能是百兽之王吗?"
吕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却想着:老虎离开山林还是老虎,怎么就不能是王了?师傅总是说些他不明白的道理。
十五岁那年,老人开始教吕布真正的武艺。那杆沉重的方天画戟,在老人手里轻如鸿毛,可在吕布手里,却重得连举都举不起来。
"这戟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这么沉?"吕布气喘吁吁地问。
老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它曾经跟着我见过太多的血,太多的离别。武器有了感情,自然就沉了。"
"您以前是当过将军吗?"吕布好奇地追问。
老人沉默了很久,才淡淡地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你只要记住,这杆戟传给你,是希望你用它来保护值得保护的人,而不是去争名夺利。"
随着年岁增长,吕布的武艺日渐精进。他能在林间如履平地,能用画戟挑起比自己还重的巨石,更能在与山中猛兽的搏斗中从未败过。每一次胜利,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天赋异禀。
可老人却总是给他泼冷水:"你在山里厉害,到了山下未必。山里的规矩简单,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可山下的世界,人心比猛兽更可怕。"
"师傅,您怎么总说山下的坏话?您又没在山下待过多久,怎么知道山下不好?"吕布越来越不耐烦这些说教。
老人苦笑:"我在山下待的时间,比你活的时间还长。"
吕布不信,他觉得师傅就是个胆小的老头,武艺虽高,胆子却小。每当有商队路过山脚被劫匪袭击,吕布想要下山帮忙,都被师傅死死拉住。
"那些人被抢了,咱们为什么不管?我一个人就能打跑那些劫匪!"吕布愤愤不平。
"山下的事,有山下的规矩。你救了这一波人,那些劫匪就会去抢下一波人。你管得了一时,管得了一世吗?"老人耐心地解释。
"那就把劫匪全杀了!"吕布理直气壮。
"杀了这些,还会有新的。贪欲不除,劫匪永远杀不完。"老人摇头叹息。
吕布听不进去这些大道理,他只觉得师傅太消极,太胆怯。他渐渐明白,自己和师傅是两种人。师傅满足于这山中的平静,而他,渴望的是山下世界的精彩。
十八岁的时候,吕布已经长得比师傅高出一个头,浑身的肌肉如钢似铁,手中的方天画戟更是舞得虎虎生风。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学的了,山中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个牢笼。
一天晚上,他对师傅说出了心里话:"师傅,我想下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老人正在火堆边烤着山芋,听到这话,手微微颤了一下:"山下的世界很复杂,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不怕复杂!我有武艺,还怕什么?"吕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您看我现在的本事,去哪里都能混出个样子来!"
老人看着他,眼神中有着说不出的无奈:"孩子,武艺再高,也有高不过的时候。人心险恶,比任何猛兽都要可怕。"
"师傅,您就是太谨慎了!男子汉大丈夫,生在天地间,怎么能一辈子窝在这山里?我要去闯荡,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吕布的名字!"吕布越说越激动。
老人不再劝阻,只是默默地看着火堆中跳跃的火苗。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第二章:告别恩师,猛虎出笼入凡尘
天下大乱的消息,终于传到了这个偏僻的山中。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路过山脚,向上山打水的吕布讲述着外面的世界:黄巾起义席卷天下,朝廷军队节节败退,各路豪杰纷纷起兵,想要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
"小兄弟,看你这身手,要是下山从军,肯定能当个大将军!"一个流民羡慕地说道。
吕布听得热血沸腾,回到山上后,再也坐不住了。
他找到师傅,直截了当地说:"师傅,我要下山。现在正是用武之时,我不能再在这山里浪费时光了。"
老人放下手中的药材,深深地看了吕布一眼:"你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吕布语气坚定。
老人沉默了很久,缓缓站起身:"那我也不拦你了。你在这山中住了二十年,是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
吕布没想到师傅这次这么容易就同意了,心中既兴奋又有些意外:"师傅,您不劝我了?"
"该劝的我都劝过了,该教的也都教了。你已经长大了,有些路,总要自己去走。"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只是,我担心你啊。"
吕布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走过去,轻轻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师傅,您别担心。我会小心的,也会常回来看您。"
老人点点头,转身走向屋里:"你收拾收拾,明天一早我送你下山。"
那一夜,吕布兴奋得几乎没有睡着。他在想象着山下的生活,想象着自己驰骋沙场的威风,想象着万人敬仰的荣耀。而在隔壁房间里,老人却彻夜未眠,他知道这一别,恐怕就是永别了。
第二天清晨,师徒二人走向了山口。吕布背着简单的行李,手中紧握着那杆方天画戟,步伐轻快,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走到山口时,老人停下了脚步。他转过身,拉着吕布的手,神色郑重地说:"奉先我儿,此去经年,再见无期。为师最后再送你三句话,你务必记牢了。"
吕布虽然心里已经飞到了山下,但师傅这么郑重其事,他也不敢怠慢,赶紧跪了下来:"师傅,您说,徒儿记着呢。"
老人看着吕布,眼中有着深深的不舍和担忧:"第一句话:赤兔虽好,莫要为它舍了恩义。"
吕布听了一头雾水:"师傅,赤兔是什么?"
老人没有解释,接着说道:"第二句话:女色如酒,品尝可以,切莫沉溺。"
吕布脸红了一下,心里想着师傅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但还是乖乖地点头。
"第三句话:遇事不决,多听听身边聪明人的话,别总觉得你自己最厉害。"老人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吕布听完,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第一句话他完全听不懂,第二句话他觉得自己不是那种沉迷女色的人,第三句话更是觉得师傅小看了他。他嘴上应着:"师傅,徒儿都记住了。"心里却想着,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
老人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苦笑着摇摇头:"我知道你现在听不进去,但愿将来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想起我今天说的话。"
吕布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师傅,我走了。您保重身体,等我功成名就了,一定回来接您享福。"
说完,他转身就走,步子迈得又大又急,没有一次回头。他不知道,身后那双浑浊的眼睛,一直望着他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
老人站在山口,久久不愿离去。风吹过山谷,带来阵阵萧瑟。他知道,这个被自己养大的孩子,注定要在山下的世界里经历风雨,经历他曾经经历过的一切。
"唉,都是命啊。"老人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吕布下了山,直奔并州而去。他听说那里正在招募勇士,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一路上,他见识了山下世界的繁华和复杂,也见识了乱世中的残酷和无常。
在一个小县城里,他见到了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并州刺史丁原。
那天,县城里正在举行武试,招募勇士加入州军。吕布报了名,一连击败了十几个对手,最后一戟挑翻了原本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武试头名。
丁原坐在台上,看得眼睛发亮。这个年轻人不仅武艺高强,更难得的是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个可造之材。
"好!好!"丁原站起身来,亲自走到吕布面前,"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吕布,字奉先。"吕布抱拳回答。
"奉先,好名字!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我身边吧。"丁原拍了拍吕布的肩膀,眼中满是喜爱。
就这样,吕布成了丁原的亲卫。丁原对他关怀备至,不仅给他配了最好的装备,还经常亲自指点他兵法战术。渐渐的,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丁原甚至有了收吕布为义子的想法。
"奉先,你武艺高强,品格也好,我想收你为义子,你可愿意?"一天晚上,丁原对吕布说道。
吕布感动得热泪盈眶。从小失去亲生父母的他,虽然有师傅的关爱,但那种父子天伦之乐,他从未体验过。丁原的提议,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义父!"吕布跪地磕头,"儿子愿意!"
从那以后,吕布更加尽心尽力地为丁原效力,很快就成了丁原麾下第一猛将。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美满地延续下去了。
直到那个改变一切的人出现。
建宁二年,董卓进京,把持朝政。他的目光很快就注意到了远在并州的丁原和吕布这对父子。特别是吕布,那超凡的武艺让董卓又恨又怕,又爱又羡慕。
一天夜里,一个自称是吕布同乡的人来到了军营。这个人叫李肃,看起来忠厚老实,却带来了让吕布心动的消息。
"奉先兄弟,我受董太师之托,特来看望你。"李肃拉着吕布的手,亲切地说道。
"董卓?他找我做什么?"吕布有些疑惑。
李肃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个锦盒:"太师听说你武艺高强,很是欣赏,特意让我带些小礼物过来。"
吕布打开锦盒,里面是数颗夜明珠和几锭黄金,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些财宝,比他一年的军饷还要多。
"这...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吕布虽然心动,但还是推辞道。
"兄弟,太师对你的欣赏之情,日月可鉴。他说了,像你这样的英雄豪杰,应该有更大的舞台。"李肃的声音充满了诱惑,"太师承诺,只要你愿意投靠,立刻就能封你为校尉,将来更是前途无量。"
吕布的心开始动摇了。校尉啊,那可比他现在的职位高得多。可是,义父丁原对他恩重如山,他怎么能背叛呢?
似乎看出了吕布的犹豫,李肃又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对了,太师还说了,要把他最心爱的赤兔马送给你。那可是世间难得的宝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赤兔马!吕布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作为一个武将,谁不想要一匹好马?而赤兔马的大名,他早有耳闻。那一瞬间,师傅临别时说的第一句话在他脑海中闪过,可是这句话来得快,去得也快。面对眼前的诱惑,那句告诫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第三章:手刃丁原,踏入名利修罗场
接下来的几天,吕布的内心经历了剧烈的斗争。
白天,他看到义父丁原慈祥的笑容,心里就一阵发虚。丁原待他如亲生儿子,给了他身份,给了他地位,给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爱。
可是,董卓许诺的更高官职,那些数不尽的财宝,还有那匹让他魂牵梦萦的赤兔马,就像蚂蚁一样啃噬着他的忠诚。
"奉先,你最近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丁原关切地问道。
"没...没什么,义父。"吕布避开了丁原的目光,心虚地回答。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一边是义父的恩情,一边是诱人的前程。李肃的每一句话都精准地踩在他欲望的鼓点上:你这么年轻有为,凭什么要一辈子屈居人下?你的武艺天下无双,应该有更大的舞台!
五天后的深夜,吕布终于做出了决定。他悄悄起身,取了佩剑,向丁原的帐篷走去。
月亮被乌云遮住,营地里一片寂静。吕布的脚步越来越重,心跳得像打鼓一样。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前程,为了理想,没有什么不对的。
![]()
丁原的帐篷里还亮着灯,他正在处理军务。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来,看到吕布进来,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奉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吕布站在帐门口,手握剑柄,眼神躲闪着:"义父,我...我有话要说。"
"有什么话不能明天说?快回去休息吧。"丁原关心地说道。
"不,今晚必须说。"吕布深吸一口气,眼神突然变得坚定起来,"义父,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丁原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了。他看着吕布握剑的手,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奉先,你这是什么意思?"
"义父,您对我的恩情,我吕布永世不忘。可是,我有我的抱负,我的理想!"吕布拔出了剑,"请义父成全我!"
"奉先!你疯了吗?我待你如亲子,你竟然要..."丁原站起身来,声音颤抖着。
吕布在动手的一瞬间有过犹豫,但一想到赤兔马,一想到校尉的官职,一想到董卓许诺的美好未来,他心一横,剑光闪过,丁原倒在了血泊中。
"义父...对不起..."吕布看着丁原瞪大的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就被兴奋和期待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