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南岳阳临湘东22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网湖南电力工研中心)自主研发的双分裂间隔棒智能安装无人机完成首次现场试用。
在高温环境下,无人机精准完成起飞、悬停、落线及间隔棒安装等一系列操作,全程平稳可靠。当天,该无人机成功执行十多次安装任务,各项数据实时回传,现场仅闻无人机旋翼声与简洁指令,高效作业场景展现出技术应用的成熟性。
输电线路工程间隔棒安装属于典型的高空作业,以往依赖人工进行,存在风险高、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而湖南地处丘陵山地,地形复杂、河网纵横,传统输电线路高空作业不仅面临常规风险,更深受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气象多变等区域特点影响。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初,由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建设部牵头启动双分裂导线间隔棒智能安装无人机研发项目,致力于实现高空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与无人化。
从初步构想到系统集成,从场内测试到真实环境验证,国网湖南电力工研中心研发团队不断打磨每一个细节,历经三代样机迭代,逐步突破了系统集成与现场适应性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在2025年3月,二代样机在试用中出现悬停稳定性不足的情况,项目团队通过降低整机重心、增加扶正机构等措施予以优化,最终第三代样机全面实现预期性能。
双分裂间隔棒智能安装无人机(三代)集成视觉辅助与智能远程遥控技术,可精准识别导线位置并自主完成间隔棒安装作业。依托远程监控系统,地面人员可实时掌握作业进程,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与操作难度。无人机机身采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整机重120千克,适配500毫米间距双分裂导线。其独特的M型机架兼顾刚性与柔性优点,能有效抑制导线偏摆,保障安装过程稳定可靠。设备集动力、能源、载重、控制和传感系统于一体,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作业,单次安装任务仍可在3-5分钟内完成。
“该无人机(三代)实现了全程地面遥控操作,真正做到了‘高空作业无人化’,显著提升了安全水平和施工效率。”项目研发团队介绍。此次试点应用标志着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在输电线路低空经济及智能化施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推动输电线路施工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该型无人机已成功完成现场试用,未来将在更多输电线路建设中推广应用。(刘露 程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