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的动向牵动全球目光。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启航,穿越台湾海峡赴南海开展试验训练,这艘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正以清晰的节奏迈向正式入列,而其带来的不仅是中国海军 “三航母时代” 的开启,更将深刻重塑南海乃至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
福建舰的技术突破,是其改变海上力量对比的核心底气。作为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首艘电磁弹射型航母,其满载排水量超 8 万吨,采用的中压直流推进电磁弹射系统,不仅故障率仅为美军的十分之一,能连续 4000 次无故障运行,更让舰载机实现 “满载燃料 + 满载弹药” 起飞。
这一突破使舰载机作战半径提升 50% 以上,单日最大出动架次达 300 架,是辽宁舰的三倍。自 2024 年 5 月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已完成 8 次海试累计 117 天,2025 年 7 月歼 - 15T 电磁弹射起飞、9 月直 - 18F 舰载直升机起降训练相继完成,结合三亚海事局划定的 9 月 16-17 日禁航区来看,其固定翼舰载机测试已进入收尾阶段,技术层面已具备入列条件。
从时间维度看,福建舰近期入列的信号愈发明确。参考中国航母入列传统,山东舰 2019 年 11 月穿越台湾海峡后,一个月便正式服役;而福建舰 9 月 10 日南下,与这一节奏高度契合。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殊时间节点的象征意义:10 月 1 日国庆节,符合中国大型装备列装选择历史意义日期的惯例。央视军事此前将福建舰与 1937 年日军 “出云” 号对比,军事专家亦明确其 2025 年内服役的判断,多重线索指向 10 月 1 日将成为福建舰入列的关键窗口。
福建舰的战略价值,更需置于双航母协同的框架下审视。当前山东舰正以 “日均 30 架战机巡逻、构建 800 公里防御圈” 的实战化能力在南海巡航,两艘航母形成 “一备一训” 的部署格局:一方面,山东舰腾空码头为福建舰预留泊位,并为其舰载机提供应急保障;另一方面,双航母可实现 “南海常态化存在 + 西太平洋机动威慑” 的联动,当福建舰搭载歼 - 35 隐身战机(正面雷达反射面积仅 0.01 平方米)、空警 - 600 预警机(探测半径超千公里)及三款美军尚未装备的舰载无人机后,其与山东舰的协同将构建起 “电磁弹射 + 滑跃起飞” 互补、“隐身战机 + 预警指挥” 联动的立体作战体系,使中国海军在南海实现 “1+1>2” 的战力倍增。
这种战力跃升,正深刻改变南海战略态势。此前南海周边仅印尼拥有航母且战力有限,美军虽有 11 艘核动力航母,但西太平洋常面临 “航母空当期”。福建舰入列后,中国将在南海实现双航母常态化部署,其电磁弹射技术带来的远海作战能力,可与 055 驱逐舰、核潜艇组成编队,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保障海上贸易航线,同时形成 “前出部署 + 陆基火力” 的夹击态势,遏制外部势力介入。
对台湾而言,福建舰短时间内大量舰载机起飞构建的空中防护网,将进一步强化台海方向的战略威慑;对美国及其盟友来说,这意味着其在南海的 “自由航行” 将面临更立体的应对体系,亚太安全架构或将迎来重新调整。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福建舰入列是中国海军从 “近海防御” 向 “远海防卫” 转型的里程碑。它不仅填补了常规动力航母电磁弹射的技术空白,更推动中国海军作战模式从 “单一平台作战” 向 “体系化协同” 变革。未来,随着航母建设的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的深化,中国海军将在维护南海主权、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 而福建舰的入列,正是这一进程的关键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