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包装设计必学的5种创意方法
最近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华与华,因为简单的设计、天价服务费而被群嘲。为什么又土又没设计感,却被市场认可?核心是超级符号。
同样知名的日本设计师伊藤可士和也提出超级符号的理念,他们之间有区别吗?本期我们对比华与华和伊藤可士的底层逻辑和视觉特征差异,给大家一些设计参考。
华与华很擅长将大家熟悉的文化符号,比如民俗、语言、集体记忆等,直接转化为商业符号,目的就是用瞬间的强刺激唤醒消费者的潜意识记忆。
⚫具象化
这是最重要的视觉特点,具象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集体记忆而来。就拿我们经常在高铁看到的匡迪保温杯LOGO来说。
抓住了“喝开水会烫嘴”这个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传递保温效果好这个产品核心优势,并将其可视化。烫嘴这个营销锚点,是保温的具象化和可感知化。
还有厨邦酱油的“绿格子餐桌布”,具象化了家庭餐桌记忆,帮助消费者决策。
再有就是从语言中来。在给西贝的设计中,他挖掘了“我爱你”这个全世界最通用、最高频,且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语言,嫁接到西贝特色“莜”面上。
“爱”这个抽象的情感,通过LOGO变得可视、可感、可拍照、可分享。
另外还从文化图腾中来,比如给固安工业园设计的“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标语,就是借用了北京天安门,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的影响力,成功让大家记住了正南50公里的固安工业园。
⚫洗脑化
有了超级符号之后,就是不断地重复,视觉上就是排列叠加,标语就是制作成洗脑神曲,侵占消费者的心智。
⚫高饱和度色彩
配色上非常粗暴,红色、黄色、绿色等高饱和度色很常见,虽然被诟病土气、扎眼,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有效吸引消费者注意。
⚫信息密度高
设计在视觉上给人很满的感觉,没有留白的概念,常被图形、文字、色彩填满,追求“一眼看懂”,弱化设计感。
在华与华这里,设计是销售工具,视觉越“俗”越易穿透下沉市场。
伊藤可士和的超级符号,则通过简化、抽象化的图形,提炼品牌本质,追求跨文化的视觉通用性。
⚫几何抽象
几何形状,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最基本、最无国界和文化隔阂的视觉元素。
通过几何抽象,伊藤可以将复杂的品牌理念、情感、历史、甚至空间体验,提炼压缩成一个超级符号,能够被全球消费者理解和记忆,助力品牌的国际化。
⚫留白美学
伊藤坚信“少即是多”的力量,大量使用空白空间,聚焦单一核心元素,不像华与华那样填满画面。
比如7-Eleven的橙绿条纹,UNIQLO的红白方形……清除视觉噪音,腾出心智空间。
⚫ 单色&中性色调
伊藤可士和作品偏好单色和白、黑、灰等中性色。色彩服务于信息传达,而非情绪刺激。可作为分类导航、核心识别符号,建立视觉秩序。
总的来说,华与华和伊藤可士和的理论出发点完全不同,一个是寻找文化母体-挪用给品牌-超级符号,一个是立足品牌理念-净化信息-超级符号。都有值得设计师学习的点。
华与华的适合本土化、以营销为目的的品牌快速打开市场,伊藤可士和的适合有长期发展规划的、追求国际化品牌。
—end—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