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中美在南海立即开战的胜负问题,得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就算中国在战术上取胜,美国也能通过“拒止战略”在政治上获胜。这种说法,很像特朗普常说的“赢学”,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总能找到一种方式宣布自己赢了。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9月16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分析中美若在南海爆发冲突的可能结局。文章认为,中国或许会在战争初期凭借地理和火力优势取得战术胜利,但美国主导的多国联盟最终仍能通过“拒止战略”阻止中国实现政治目标,从而“在政治上胜出”。
这篇文章的核心逻辑是:美国不需要在军事上彻底击败中国,只要能够阻止中国完全掌控南海、逼迫菲律宾退让或挤压美军存在,就算达到了目的。换句话说,只要中国没有实现所有目标,美国就可以宣布自己赢了。
这种思路很像乌克兰危机中一些人的说法:“只要乌克兰没有被俄罗斯全部吞并,只要乌克兰这个国家还存在,乌克兰就赢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定制胜利”,先调低期望值,然后宣布达到这个标准就算成功。
美国媒体堂而皇之地讲出“拒止等于胜利”这种话,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战略焦虑。现实情况是,中国已经在南海完成了一系列不可逆的地缘政治工程,美国不动武根本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美国自诩为世界警察,曾经一言不合就能在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发动战争,把别国领空当作自己的靶场。包括今年,美国还时不时空袭也门、轰炸伊朗,显得相当威风。
然而,面对中国在南海的布局,美国完全放弃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叙事,变成了“只要中国不更进一步,就算我赢了”。这可不是什么战略上的冷静,而是从攻势霸权向防守焦虑的全面滑落。
美国惯于打击的是那些毫无反制能力的小国,说白了,就是欺负人,捏软柿子。而中国显然不是美国想捏就能捏的,解放军有完整的杀伤链体系,还有遍布南海的空军与导弹网络。过去,中美军力差距巨大,中国需要建立拒止体系来保卫自己。如今角色颠倒了,变成了美国试图“拒止”中国,搞得好像美国是被欺负的一方似的。
现实情况是,中国已经在南海完成了大量岛礁建设,建立了军事存在,这些都已经成为既成事实。美国不动武根本无法改变这一现状,而动武又风险巨大。美国媒体的幻想建立在虚假前提下,即中国没有任何收获,只是凭空打了一架。可现实是,中国的战略智慧碾压了美国及其盟友,已经在南海完成了一系列不可逆的地缘政治工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媒幻想通过武力阻止中国改变所谓现状,也不算完全说错,毕竟他们说的是动武了才能阻止中国。那么在美国不动武的情况下,自然就无法阻止中国改变南海局势。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赢学”式逻辑,通过设定一个极低的标准来宣布胜利。
美国不可能为了菲律宾就和中国开战。从“拒止”的角度来说,美国的目标不可能是阻止中国打美国航母,只能在菲律宾进行“拒止”。而菲律宾只是一个炮灰,哪有棋手自己跳下场并为棋子挡枪的道理?
真要走到这一步,也不可能是所谓的“拒止胜利”,只能是美军给菲律宾陪葬。这恰恰凸显了中国的战略水平,直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美国对中国南海战略的态度,说到底不是阻挡,而是拖延。因为他心知肚明,在中国家门口不可能讨到任何好处。真被狠揍一顿,以后别说继续搅动南海局势了,敢不敢来都是个问题。维持现状,让菲律宾等炮灰去恶心一下中国,起码还能维持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
在南海牵制中国,不是美国围堵中国战略的核心。但如果先在南海开打,在无法打赢中国的情况下,反而会让中国直接拔掉南海这些钉子,那么在台海方向上,美国就更加被动了。所以,美国媒体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口嗨”一下,过过嘴瘾,不敢真正推动军事冲突。美国战略界心知肚明,在南海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不仅难以取胜,甚至可能加速美国在西太平洋影响力的衰退。
美国媒体的“赢学”叙事无法改变南海的现实力量对比。中国已经在家门口建立起足够的军事优势和实际控制能力,美国除了偶尔的“航行自由”行动外,难以改变现状。做梦都不敢往大了做,你这赢学的火候不够啊!美国媒体幻想“南海必胜”的游戏,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