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讣告在朋友圈刷屏。
知名企业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去世,年仅40岁。
消息一出,圈内哗然,一片愕然与哀悼之中,弥漫着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物伤其类的悲凉与恐惧。
这已不是第一起。翻开新闻,企业高管、行业精英英年早逝的悲剧屡见不鲜。他们曾是象牙塔里的佼佼者,是职场中披荆斩棘的胜利者,手握令人艳羡的权力与财富,却最终输给了自己透支的身体。
我们在哀悼一个又一个逝去的精英时,不得不叩问:这究竟是命运的无常,还是现代商业文化下必然而悲凉的注脚?
一、 “黄金”的枷锁:精英之死,谁之过?
高管的早逝,从来不是简单的个人健康问题,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系统下的产物。
资本的永动机,需要永不疲倦的齿轮?在“增长至上”的商业逻辑里,高管是驱动巨轮的核心引擎。无尽的KPI、季度财报、市场份额、投资人期望……所有这些压力最终都精准地传导到他们身上。他们不能停、不敢停,仿佛一台被设定为永动的机器,直到某一个零件突然崩断。
“自我实现”的陷阱:从追求成功到被成功绑架。他们往往是极强的“自我驱动者”,将工作成就视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尺。这种内在驱动力让他们走上巅峰,也让他们深陷泥潭。“财务自由”之后,是更高的权力目标和更重的社会期许,人生从“选择题”变成了“必答题”,除了向前,无路可走。
“有毒”的职场文化:“007”是荣誉勋章?在很多企业,过度加班、随时待命被视为“敬业”、“有担当”的体现。凌晨亮着的办公室灯光,不是在演苦情戏,而是残酷的现实。当“拼命”被颂扬,休息就成了可耻的懈怠。这种文化无形中编织了一道黄金枷锁,锁住了最优秀的一群人。
二、 生命不是一场豪赌,你输不起
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猝死是小概率事件,与自己无关。他们习惯性地与身体进行一场场危险的交易:
“等忙完这个项目就去体检。”
“喝下这杯酒,拿下这个单子就值了。”
“我还年轻,扛得住。”
他们用今天的健康,去赌一个看似辉煌实则虚无的明天。但生命从不是赌桌上的筹码,它是一次性的馈赠。一旦清零,任何成就、任何财富、任何荣耀都将瞬间失去意义。你透支身体换来的一切,最终都要原封不动地还回去,甚至付出更惨痛的代价——你再也无法陪伴家人,无法看到孩子成长,你所有的奋斗成果,都由别人来享用。
这根本不是等价交换,这是一场注定血本无归的买卖。
三、 停下,才是最高级的管理学
真正的精英,管理的不仅仅是团队和业绩,更是自己的精力与人生。
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而是你还能享受多少。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份平静的内心,是任何职位和年薪都无法兑换的无价之宝。
设置健康的“阈值”:你的身体会发出警告,请务必倾听。一次莫名的头晕、一阵心慌、长期的低质量睡眠,都是它最后的求救信号。学会为工作设置边界,为健康设置红线。
破除“全能人设”:你不是超人。敢于示弱,敢于分配任务,敢于说“不”。一个凡事亲力亲为、把自己累垮的管理者,并非最优秀的管理者。
结语
每一个英年早逝的悲剧,都不应只是朋友圈里一阵短暂的唏嘘。它理应成为一记重锤,敲醒在高速轨道上狂奔的我们。
公司不会因为你不在而停止运转,但你的家庭会因为你不在而崩塌。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的健康;最伟大的成就,是完整地走完一生。别让生命的辉煌,戛然止于中场。
愿逝者安息,生生者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