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焦思佳 文/图)法治公安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兴平市公安局聚焦执法阵地建设、法制培训赋能、监督效能提升三大关键方向,以“小阵地”推“大规范”、以“强培训”锻“硬本领”、以“严监督”守“公平线”,让法治公安建设从“落地”走向“见效”,既彰显执法力度,更传递民生温度。
阵地提质+常态检查,打造“零差错”办案中枢“以前办案要跑多个地方,派出所做、辨认在局里办、送押要去监管场所,单路上就耗不少时间。”阜寨派出所民警杨洋曾对办案场所分散问题十分头疼。
走进兴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登记终端、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单向玻璃辨认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办案效率大幅提升,较之前节省一半时间。
为确保阵地建设成效落地,兴平市公安局建立“日巡检、周排查、月考评”机制。每日由执法办案中心工作人员核查4个普通讯问室、1个未成年人讯问室、1个特殊讯问室及1个辨认室的设备运行状态;每周开展涉案财物保管区专项检查;每月结合案件数量抽查阵地使用规范度。2025年以来累计修复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故障3起、整改涉案物品登记不规范问题7个,确保数百起案件办理“零差错”。
培训赋能+实战应用,以法制化培训提升执法硬实力“感谢民警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2025年1月,农民工毛某、刘某等200余人,因某建设工程公司拖欠工资产生劳资纠纷并聚集。兴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到场后,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双方权责,同时联合劳动监察等部门开展多方联调,最终促成和解,雇主于次日支付拖欠的400余万元工资。这起劳资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兴平市公安局法制培训成果的生动体现。
针对劳资纠纷、合同违约等常见案件,兴平市公安局法制大队通过“案例复盘+模拟调解”强化民警法律适用能力。图片由ai生成构建“分层培训+实战转化”模式。为新警开展“基础法律知识+执法流程”入门培训,为老警设置“新型案件应对+复杂纠纷调解”进阶课程;2024年累计开展执法培训大讲堂10场次,覆盖民警320余人次。
创新“教科书式执法”视频评选活动,筛选20起优秀执法案例制成教学视频,组织民警对照学习。2024年,全局通过培训实现“实战转化”的执法案例达23起,行政案件办理规范率同比提升18%,群众对执法过程的满意度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五老调解+多维监督,构建基层矛盾化解新生态“多亏‘五老’和民警一起调解,不然我和邻居的矛盾说不定就闹大咧!”2024年年初,兴平市丰仪镇水寨村村民刘某会砌后院围墙时,被邻居刘某党质疑占用耕地,双方争执不下。老党员李小成、何国路与辖区民警共同介入,从法律规定、邻里情谊多角度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刘某会补偿损失,矛盾圆满解决。
在矛盾化解机制建设上,丰仪派出所依托“五老”调解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人缘好威望高的乡贤)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并在5个村建立“五老”调解协会。该协会29名成员2024年全年累计调处宅基地纠纷、邻里矛盾等30余起,推动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2%、19%。调解过程中,“五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用方言俗语释法说理,民警则从法律层面补充指导,形成“民间智慧+专业支撑”的调解合力。
在监督效能提升上,兴平市公安局构建“内部专员+外部代表”多维监督体系。从法制、纪检等部门选派10名业务骨干担任“执法监督专员”,重点核查立案、取证、强制措施等关键环节,2024年累计纠正证据收集不完整、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等问题28起;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10人担任“执法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
通过“一案一考评”机制,将监督结果与民警年终考核评优直接挂钩,2024年全局优秀案件占比同比上升11%。从阵地规范到培训提能,再到矛盾化解,兴平市公安局以法治建设为纲领,将执法规范化要求渗透到基层治理各环节。
通过“五老调解”机制实现矛盾“肌体自愈”,以多维监督确保执法“阳光运行”,既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更让法治温度浸润民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