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到2027年以优异成绩蝉联第八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围绕文明创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人居环境等九大方面推出21项具体任务,系统构建全域全民全时的文明建设新格局。
该方案的实施,将全面推动东莞精神文明建设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文明动力。
创新一:构建“全域全民全时”三维创建新模式
《行动方案》更加聚焦城乡文明一体化发展,同时建立常态化群众满意度调查和治理清单征集机制,发动市民参与不文明行为监督劝导,并全年贯穿推行《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创新二:补齐短板弱项 凝聚协同合力
《行动方案》直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性设计“九大行动”进行系统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方案创新性地将文明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文化强市建设、爱国卫生运动、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等全市核心战略任务深度结合,形成政策合力。
创新三:双轮驱动,法治与数智赋能现代治理
《行动方案》不仅前瞻性推动《东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并加强《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执法检查,更明确提出在市容管理、交通治理、群众参与等领域开发使用数智化平台,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创新四:明确“三步走”路线图,锚定2027文明创建新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分“三年三步走”:2025年为重点攻坚年,结合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展百日攻坚行动;2026年为全面提升年,系统整治难点痛点;2027年为巩固认定年,力争各类文明荣誉数量增长25%以上,确保以优异成绩蝉联第八届全国文明城市。
创新五:打造特色品牌,彰显东莞独特魅力
结合东莞外来人口多、制造业发达等特点和现有工作优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城市文明品牌矩阵,持续擦亮“制造美学之城”“友善东莞”“寻找2亿分之一”等城市品牌,让“海纳百川 厚德务实”的东莞城市精神和城市文明内涵得到弘扬和彰显。
九大行动引领系统推进全域文明建设
为推动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我市统筹各牵头单位开展“九大行动”,将全域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与推进“百千万工程”、文化强市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形象推广、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工作充分结合、相融互促。
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宣传推广《东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纵深推进“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定期开展文明城市建设满意度调查和重点治理清单征集,发动群众针对不文明行为开展监督劝导。促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创新推出村规民约“积分制”,培育和传承村史文化,持续推进村史馆建设。擦亮“制造美学之城”城市产业名片以及友善东莞品牌。精心组织推荐先进典型,挖掘平凡鲜活的城市文明故事。
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市容市貌品质提升,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全面完成各园区、镇(街道)和60个省级典型村“七个一”的品质提升任务。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推动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逐年提升。实施“增灯补亮”行动,不断提升城市照明环境质量。推进环卫保洁规范建设,全域整治“六乱”问题,强化信息化监管及AI运用。
交通秩序综合优化行动:推进全市停车“一张网”建设,通过建成使用市级停车信息管理系统,改造升级“莞停车”运营平台,让市民实现一键找车位、便捷停车。加强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推动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慢行系统等公共交通体系融合衔接。全域推动完成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和配时优化,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增设电子设备,改善东莞交通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文明的出行体验。
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城中村改造与老旧小区更新,全面整治背街小巷及农贸市场周边环境黑点,同步加强农村建房监管与农房风貌塑造。通过实施“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改善和断面水质100%达标,构建噪声污染监管体系,并持续推动植树增绿拓展城乡绿色空间。
卫生健康平急双优行动:推出菜单式健康主题清单、建立科普资源库和专家库,系统化开展健康科普与素养监测,助力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建市级技术指导中心,推动40%以上二级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门诊,推进“12356”市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建设,建立“学校+医院”协同机制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此外,常态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科学消杀病媒生物,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机制,并通过“清洁家园”行动引导群众养成卫生习惯,构建平急结合的全民健康防护网。
育人育才立德铸魂行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打造科创思政品牌,让思政教育走进场馆、走进校园。同时强化协同育人立德树人导向,通过家风建设、开展“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等系列家庭教育活动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并开放公共文化设施、打造精品校外课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持续推出“莞一夏”等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系列活动。
文化实力提档升级行动: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推进虎门炮台旧址公园、南海卫城墙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点项目。在文化事业产业方面,优化市镇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布局,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健全文艺精品创作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每年重点扶持3-6个精品项目,鼓励支持“素人写作”发展,厚植新大众文艺发展沃土。同时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办好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擦亮“中国潮玩之都”名片。
基层治理和谐善治行动: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推进“莞香家园”建设。常态化实施城乡社区协商机制和社会工作观察制度,推动多方共商治理难题。擦亮“四季有爱”等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品牌,推广建设“骑手友好社(街)区”。在志愿服务方面,加强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管理,搭建聚焦“一老一小”、文化惠民、医疗健康、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供需平台,支持青年、银龄、巾帼等群体和助残、医疗、应急等领域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平安法治共建共享行动:实施“九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和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整体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推进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平安东莞,一起来”宣传品牌,引导全民参与创安。开展网络文明宣传季、网络素养提升等系列活动,加强优质网络内容供给,深化网络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营造清朗向上网络生态。
四大行动迎全运
为发挥文明城市创建牵引带动作用,东莞还以承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有关赛事为契机,制定了《东莞市“全域文明迎全运”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特别部署了“全域文明迎全运”百日攻坚行动,从2025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集中开展四大行动:
整洁有范迎全运:持续开展全域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全域环卫保洁、推进城市美化绿化、加强动态执法和规范管理、引导市民参与共治共享。
畅行有序迎全运:交通违法集中整治、保障重点区域交通畅通、提升重点人群交通文明素养、推动文明交通宣传教育。
服务有爱迎全运: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便民服务保障。
全民有礼迎全运:开展全场景文明礼仪培训、举办文明火炬传递主题传播活动、加强喜迎全运社会氛围营造。
接下来,东莞将以全域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底色,为千万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奕静
通讯员 莞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