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往生咒”:默念三遍超亡,七遍可消罪,九遍得往生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早晚课诵集》《楞严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短短五十九字,却被誉为净土法门中的无上密咒。民间流传着"三遍超亡,七遍消罪,九遍往生"的说法,让无数修行人对这段梵音心生敬仰。

可是,仅仅念诵几遍咒语,真的就能产生如此殊胜的功德吗?这个源自《早晚课诵集》的古老咒文,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甚深密意?释迦世尊当年传授此咒时,又是在什么样的因缘下,为什么样的众生开示?

如果单纯计算遍数就能获得解脱,那修行岂不成了简单的数学题?真正的往生咒修持,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甚深道理?让我们回到那个佛陀住世的时代,探寻这个神奇咒语的真实来历。

相传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为大众说法。当时座下聚集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还有无数菩萨、天龙八部、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

这一天,阿难尊者在人群中看到一位老妇人,她满面愁容,跪在精舍外久久不起。阿难心生慈悲,上前询问缘由。

老妇人泣不成声地说道:"尊者,我的儿子昨日突然暴病而亡,年仅二十有余。他生前虽无大恶,但也不曾修行,我担心他堕入恶道受苦。听说佛陀有无量神通,能否请世尊慈悲,超度我儿往生善处?"

阿难将此事禀报给佛陀。佛陀听后,慈悲地说道:"阿难,众生生死事大,轮回路险。此妇人母子情深,为子求超度,正是大慈悲心的体现。我当为众生说一密咒,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若能至心持诵,功德无量。"

于是佛陀升座说法,开口便道:"此咒乃是阿弥陀佛于无量劫前,在因地修行时所发大愿的精华所成。凡有众生,若能虔诚持诵此咒,即与阿弥陀佛结下甚深因缘,命终之时,必蒙佛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

佛陀缓缓念出咒文:"拿摩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利哆,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咒音响彻虚空,整个祇园精舍顿时光明大作,天花纷纷从空中飘洒下来,诸天龙神都现身护法。那位老妇人听到咒音,内心顿感清凉,仿佛看到自己的儿子正被金光包围,面带微笑地向她点头告别。

大迦叶尊者合掌问道:"世尊,此咒有何殊胜功德?"

佛陀说道:"迦叶,此咒功德不可思议。若有众生,能够至心持诵此咒,一遍即能消除身上的业障,三遍能超度亡灵,七遍能消除重罪,二十一遍能消除一切罪障,如果能够每日持诵,不间断地修持,命终时必得往生极乐净土。"

舍利弗听后问道:"世尊,既然此咒如此殊胜,众生是否只要念诵即可,不需要其他修行了?"

佛陀摇头道:"舍利弗,你这样想就错了。咒语虽然殊胜,但若无至诚心,若无菩提心,若无出离心,纵然念诵千万遍,也难有真实功德。就如同种子虽好,若无合适的土壤、阳光、雨露,也不能发芽开花结果。"

"持咒如是,修行人若只是口头念诵,而内心充满贪嗔痴三毒,不仅得不到咒语的加持,反而有亵渎三宝的罪过。真正的持咒,要身口意三业清净,要以慈悲心、恭敬心、清净心来持诵。"



阿那律尊者问道:"世尊,那么如何才能正确持诵此咒呢?"

佛陀详细开示道:"持诵往生咒,有三个要点不可忽略。"

"第一,要明白咒语的含义。此咒开头'拿摩阿弥多婆夜',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哆他伽多夜'是'如来'的意思;'哆地夜他'意为'即说咒曰'。整个咒语的大意是皈依阿弥陀佛,祈求佛力加持,拔除业障根本,得生极乐净土。明白了咒语的含义,持诵时才有真实的皈依心和恭敬心。"

"第二,要配合观想。持咒时要观想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耀自己全身,将自己无始劫来的业障消除干净;或者观想极乐净土的庄严景象,发起真切的求生之心;为亡者持咒时,要观想亡者被佛光接引,往生极乐净土。"

"第三,要回向发愿。每次持咒完毕,都要将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若为亡者持咒,要真心祈愿亡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若为自己持咒,要发愿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乐。"

这时,那位老妇人听得泪流满面,她恭敬地向佛陀顶礼,说道:"世尊,弟子愿意每日为亡儿持诵此咒,祈求佛力加持,超度亡魂。"

佛陀慈悲地说道:"善女人,你有此孝心,实为难得。但你要明白,超度亡者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在有生之年好好修行,将来能够往生极乐净土,才能真正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说完这话,佛陀又为大众开示道:"诸弟子,往生咒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但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咒语的力量来源于佛菩萨的愿力加持,更来源于持咒者的真诚心。如果只是机械地念诵,把持咒当成一种交易,念几遍就要求什么回报,这样的心态是得不到真实利益的。"

"《楞严经》中说:'纯想即飞,纯情即坠。'如果持咒时只是口头念诵,而心中还在打妄想,或者为了功德而功德,这样的持咒效果必然有限。相反,如果能够以清净心、慈悲心、恭敬心来持咒,哪怕只念一遍,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

优波离尊者问道:"世尊,有人说持咒有特定的时间要求,必须在什么时候念,念多少遍,这样对吗?"

佛陀回答道:"优波离,持咒贵在恒常,贵在至诚,不在时间地点的拘束。当然,如果能在佛前,在清净的环境中持咒,或者在早晚课诵时持咒,效果会更好。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要有诚心。"

"有的人早上念几遍,晚上念几遍,每日不断,这样很好。有的人遇到特殊情况,一天念诵很多遍,平时却不念,这样不如前者。修行如细水长流,持咒也是如此,重在持之以恒,不在一时的多少。"

富楼那尊者又问:"世尊,往生咒与念佛号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选择?"

佛陀说道:"富楼那,往生咒与念佛号,都是净土法门的修行方式,都能帮助众生往生极乐净土。念佛号简单易行,适合所有根机的众生;持往生咒需要一定的梵文基础和观想能力,但功德也极为殊胜。"

"其实,往生咒的核心就是皈依阿弥陀佛,与念'南无阿弥陀佛'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有的人喜欢念佛号,有的人喜欢持咒,都能获得往生的利益。关键不在于选择哪种方式,而在于是否能够至心恭敬,是否能够持之以恒。"

"不过,"佛陀话锋一转,"无论是念佛还是持咒,都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把修行变成一种买卖,以为念几遍就能得到什么,持几次就能消除什么罪业。修行是心地的功夫,是生命的转化,不是简单的数量累积。"

目犍连尊者听后说道:"世尊,那么如何检验自己持咒是否如法呢?"

佛陀回答:"目犍连,检验持咒是否如法,有几个标准。第一,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少。真正的持咒能够清净身心,如果持咒后烦恼依旧,贪嗔痴没有减轻,说明持咒的方法有问题。"

"第二,看自己的慈悲心是否增长。持咒能够感通佛菩萨的慈悲愿力,如果持咒后对众生更加慈悲,更愿意帮助别人,这是持咒得力的表现。"

"第三,看自己对三宝的信心是否增强。真正的持咒能够增强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对往生净土的信心。如果持咒后反而疑虑重重,说明方法不当。"

这时,一位年轻比丘问道:"世尊,民间流传持往生咒三遍能超度亡灵,七遍能消除罪业,九遍能得到往生,这种说法正确吗?"

佛陀慈祥地看着这位年轻比丘,正要开示其中的深意,这时天色已经渐晚,诸天龙神都在期待着佛陀揭示这个重要问题的答案...



年轻比丘的问题一出,整个祇园精舍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佛陀的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正是无数修行人心中的疑惑。

阿难、舍利弗、大迦叶等诸大弟子都知道,佛陀接下来要开示的,将是往生咒修持中最核心的秘密。这个秘密关系到无数众生对往生咒功德的正确理解,关系到他们能否真正获得持咒的利益。

连那位为亡儿超度的老妇人也停止了哭泣,专心地等待着佛陀的开示。她想知道,自己为儿子持诵往生咒,到底应该念多少遍才能真正利益到亡魂?

而更多的修行人想知道的是:数量与功德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真正决定往生咒效果的,到底是什么?

佛陀微微一笑,环视大众,那个答案即将揭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