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企业迁入保定,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数字政务门牌”上线725项高频服务;79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近日,笔者从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该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以政务服务“加速度”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政务服务“极简化”,让便民利企跑出“加速度”。在不动产登记领域,保定探索“一站申请、合并登记”新模式,实行开发建设单位提前批量申请房屋转移登记,大幅缩短单个房屋转移登记办理周期,减少企业和群众等待时间。截至目前,办理批量转移登记业务26773笔。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三级清单体系,除落实国家33项重点事项外,自主推出“入园”“公证+不动产登记”等10项市级自主事项和“交通货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等5项县级特色事项,减少跑动46次、精简材料75件。
同时,该市推出京津企业迁入集成服务,将原来的迁入申请、档案调取、变更登记等环节整合为“迁移变更登记”1个环节,实现“一地申请、资料互认、内部流转、一次办结”。2024年以来,该市已吸引96家京津企业迁入,平均办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企业跑动次数从3次减至1次。
数字赋能“智慧政务”,开启“无证办事”新时代。保定市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免证办”,市级345项、县级927项政务服务事项证照类申请材料实现免提交。全面推广“数字政务门牌”,推出“白话版办事攻略”,实现办事网点精准导航、事项信息便捷查询,72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浏览量达26万余次,市民扫码即可完成办事咨询与办理。持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实现审批全程电子化及“全流程一网通办”,并将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与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等系统对接,汇聚数据资源11693项,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监管提质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信用修复“管家式”服务机制,助企纾困重塑市场信心。针对经营主体信用修复难题,保定市创新“主动告知+到期即办+跨域联办+全程代办”机制,设立信用修复专员为失信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主动告知失信经营主体公示期限及申请失信修复的政策和途径,实现“告知—指导—修复—反馈”工作闭环;建立失信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和信用修复台账,由信用修复专员提前一周指导相关企业准备材料,待公示期满立即上传至“信用中国”平台,真正实现期满即修复。
同时,建立跨区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与天津、唐山、沧州等签署《信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材料核验快速通道,构建起“梳理处罚信息台账—联动行政处罚部门—缴款凭证回传修复”的跨部门信用修复协同体系。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885条,助力792家企业修复信用。
(原标题:保定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 政务服务“加速度”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来源:河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