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诗,不期而遇!
原诗
乡愁四韵
文/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赏析
这首《乡愁四韵》结构工整,极富韵律,诗人借用长江、海棠、雪花、腊梅四个意象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把盼归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主要运用了铺排、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乡愁依依宣泄出来,诗人的乡愁是醉酒的滋味,是烧痛的沸血,是家信的等待,是母亲的芬芳,这些状态的描写,暗示了诗人争切想要回归家乡的心情。读着这首诗,有情绪情感在诗中不断涌动,仿佛在推动着诗人向家乡走去。诗人对乡愁的书写,饱含深情,给人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接下面,逐节细品,体味诗人的情深意切。
第一节,诗人以一瓢长江水拉开乡愁的序幕,从味觉开始,这是最能引发思乡之情的感觉。那种熟悉的味道,是能让人久久思念回想的。接着,诗人把长江水比作酒,喝多了是会醉的,而醉酒的滋味又比喻成乡愁的滋味,双重比喻之下,将长江水与乡愁等同,有种绵绵不绝的乡愁在身体里流动,永不枯竭,这暗示了乡愁的永远存在,除非回归,才得能解愁。诗人借酒浇愁,使得乡愁愁上愁。
第二节,诗人写海棠,古代文人常用海棠抒发思乡离愁之情,借用在诗人自己身上再恰当不过。而海棠红是血一样的红,是沸腾的血液在烧痛身体,接着延伸到乡愁,是同样的感觉,乡愁蔓延到身体每个地方,仿佛身体被乡愁完全占满。不仅占,而且还带着烧痛之感,这种强烈地感觉,需要一张海棠红才能抵消。诗人渴望盼归之情,用烧痛来表现,比醉酒的滋味更加剧烈,催发人的情绪。
第三节,诗人写雪花,同样是在抒发思乡之情。在我国台湾几乎是不可能看到雪花飘落的,诗人借居住之地没有,而大陆有的雪花,从地理位置上及情感上再一次触发乡愁。诗人把雪花比作信,雪花一样的信,仿佛永远都寄不到台湾,因为天气热的缘故,信还没到达,就在途中融化了。所以,家信的等待,如乡愁一样,等信来,却始终未到。因为前面强烈的思乡之情,而到这节雪的融化,信的难通,诗人明显有种消极低落的情绪在诗中散发,不免让人心生怜悯。诗人再次呼唤雪花,就是对家乡的盼望。
第四节,诗人写腊梅香,把腊梅香比作母亲的芬芳,接着,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情感的传递,一方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另一方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两者结合,从嗅觉上思乡,充满了对故土的怀念。最后再次呼唤腊梅香,只为闻一闻家乡的味道。这种回不去的感觉,只能靠闻进行心理补偿,不免让人觉得可怜,更显示出诗人对祖国母亲怀抱的热望。
诗人写过经典名篇《乡愁》,加上这首《乡愁四韵》,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特定意象的书写,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和感性思维,将乡愁的热烈写得心潮奔涌,是非常能调动读者的情绪的,对于那些离家的游子来说,或许更能引起共鸣。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
诗人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往期诗评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7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 (六) (七) 》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购买《格命草诗评全辑》电子版, 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