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街头硝烟再起,80万示威者与8万名警察对峙,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就在这场全国性大罢工的考验中,成为马克龙任内第六位总理。
9月18日,法国9大工会罕见联手,组织全国性大罢工,这是自2023年6月以来的首次联合行动。截至当天上午11点,全法已经爆发超过230场游行抗议活动,至少58人被捕。
一、街头硝烟:全国停摆的震撼景象
法国街头运动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内政部统计显示,全国有超过230场游行抗议活动同时进行。情报机构预计,当天有60万到90万人参加抗议活动,巴黎最多有10万人走上街头。
交通系统几近瘫痪:巴黎地铁大部分线路停运,全国高铁运行受阻。法国航空公司已经收到至少3家工会的罢工通知,航班大面积取消或延误。
教育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全法三分之一的小学教师集体罢工,中学约一半教职员工加入罢工。文化场所纷纷关闭:卢浮宫推迟开馆,凯旋门已于前一日对公众关闭。
更令人惊讶的是,全法90%的药店暂停营业,医疗服务面临严重挑战。
二、经济根源:欧盟压力下的两难抉择
这场大罢工的导火索是前总理贝鲁提出的438亿欧元财政削减计划。该计划意图将法国赤字水平降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但却引发了全民抗议。
预算计划中最受争议的内容是取消两个法国公共假期——复活节星期一和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的欧洲胜利日。虽然新总理勒科尔尼宣布撤销取消假期的计划,但拒绝修改预算计划的其他内容。
深层原因是欧盟对法国施加的压力。欧盟已经对包括法国在内的7个成员国启动过度赤字程序,要求各国在指定时间内削减赤字,否则将面临罚款。
根据欧盟规定,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但法国2024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5.8%,远超标准。法国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114%,几乎是欧盟规定的两倍。
▲贝鲁在总理交接仪式上与勒科尔尼握手
三、政治危机:马克龙五年换六相的背后
这场罢工背后是法国深层的政治危机。马克龙自2017年上台以来,已经更换了五位总理:爱德华·菲利普(2017-2020)、让·卡斯泰(2020-2022)、伊丽莎白·博尔内(2022-2024)、弗朗索瓦·贝鲁(2024-2025)和米歇尔·巴尼耶(2025)。
勒科尔尼成为马克龙任内的第六位总理,也是一年时间内的第三任总理。前两任总理贝鲁和巴尼耶都因预算问题上的激烈分歧被议会罢免。
马克龙领导的执政联盟在国民议会中未能获得过半议席,意味着任何预算计划都难以通过。反对派极右翼国民联盟党的玛琳·勒庞已经向新总理发出警告:"如果他继续同样的政治立场,他就会下台"。
由于担心法国政局不稳定,惠誉评级机构上周下调了法国的信用评级,这进一步加剧了法国的经济困境。
四、未来走向:紧缩与民意的艰难平衡
法国各大工会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政府的预算计划是"前所未有的暴行",指责政府想让工人、失业者、退休人员和病患承担削减开支的代价。
一直对街头抗议持谨慎态度的法国民主工会联合会在最后一刻决定加入抗议。该工会主席莱昂批评:"法国政府的预算计划有悖于社会公平"。
新总理勒科尔尼面临艰难抉择:要么坚持紧缩政策以满足欧盟要求,这样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要么让步于抗议者需求,但可能面临欧盟的处罚和市场信任危机。
勒科尔尼站在了十字路口。他的五位前任都未能破解法国当下的政治经济难题,其中两位直接因预算问题倒下。
警察清理路障的催泪瓦斯烟雾尚未散尽,而法兰西未来的走向不仅关系着马克龙政府的命运,更将考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经济规则与民众福祉间的平衡之道。
欧盟的财政要求与国内民众福利诉求之间的鸿沟,正在法国民众与政府的对峙中不断加深,成为马克龙政府无法回避的结构性难题。(资料来源:欧洲时报、法新社、界面新闻、Reuters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