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红楼梦》剧照
从贾琏看现代人的注意力涣散:我们如何避免成为“涣卦”的困局之徒?
风流涣散:贾琏与《易经》涣卦的人生困局
"捐得同知之职,不喜读书,长于机变应对。"这短短数语,勾勒出贾琏复杂的人格轮廓。
在《红楼梦》的众生相中,他既不是贾宝玉那般超脱,也不是贾政那般古板,而是一个在欲望与责任间徘徊的世俗中人。若以《易经》观之,贾琏的一生正是"涣卦"的生动演绎——风水涣散,利涉大川,在放纵与收敛间寻找平衡。
涣卦之象:风行水上,人心涣散
《易经》第五十九卦"涣",上巽下坎,风水涣。卦象风行水上,象征涣散、离散。《彖》曰:"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涣散之时,君王以至诚感召神灵,利于渡过大河,利于守正。
贾琏的处境恰如涣卦所示——他如风般流动不定,如水般随势而形。作为荣国府的长房长孙,他本应如"王假有庙"般凝聚家族力量,却因自身的行为导致人心涣散。他聪明机变,却将才智用于风月之事;他总理家务,却无力挽回贾府的颓势。
涣卦《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行水上,象征涣散。先王因此祭祀天帝,建立宗庙。贾琏的悲剧在于,他未能建立精神的"宗庙",反而在欲望的洪流中逐渐涣散。
初六:用拯马壮,吉
涣卦初六爻辞:"用拯马壮,吉。"用健壮的马拯救,吉祥。
这揭示了贾琏的一个侧面——他并非全无才能。当家族需要时,他也能挺身而出。如护送林黛玉回扬州探父,办理林如海丧事,这些事务他都处理得妥当。这一刻,他如"拯马"般发挥了作用。但遗憾的是,这种担当只是偶尔显现,而非一贯作风。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九二爻辞:"涣奔其机,悔亡。"涣散时奔向几案,悔恨消亡。
这对应了贾琏的行为模式——每当陷入困境,他总是寻找暂时的依靠和慰藉。无论是与多姑娘的私通,还是与尤二姐的婚姻,都是他"涣奔其机"的表现。他试图通过这些关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结果总是"悔亡"—悔恨刚刚消失,新的问题又产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上九爻辞:"涣其血,去逖出,无咎。"涣散其血,远离伤害,无咎。
这预示了贾琏的最终结局——在经历种种风波后,他最终能够"去逖出",远离伤害。后四十回中,贾琏虽经历革职抄家,但最终免罪释放,得保平安。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无咎"的结局。
现代启示:涣散时代的自我凝聚
贾琏的故事,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在这个价值涣散、欲望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涣卦"的考验——如何在各种诱惑中保持自我?如何在责任与欲望间找到平衡?
涣卦《彖传》说:"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涣散之时,刚健者来而不会穷尽,柔顺者得位於外而与上同心。
贾琏的悲剧在于,他既有"刚来"的才智,又有"柔得位"的机会,却未能实现"上同"—与更高的价值目标同心同德。他被困在个人的欲望中,无法超越自我,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真正的智慧不是否认欲望的存在,而是在承认欲望的同时,找到超越欲望的途径;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在承担责任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风流之终:涣而复聚的可能
贾琏最终成为《红楼梦》中一个颇具复杂性的人物。他既不是完全的正面人物,也不是彻底的反面人物,而是一个在特定环境中挣扎的普通人。
涣卦最终告诉我们:"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涣散其群,至为吉祥。涣散时聚如山丘,非平常思虑所能及。
这揭示了涣卦的深层智慧——涣散到极致时,反而可能产生新的凝聚。贾琏在经历人生的种种涣散后,最终或许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涣有丘"的转变。
当我们今天面对各种人生困惑时,或许可以想想贾琏——那个在欲望与责任间徘徊的男子。他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完全避免涣散,而在於在涣散中寻找凝聚;不在于彻底摆脱欲望,而在于在欲望中提升自我。
这或许就是《易经》涣卦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风行水上,自然涣散;但人心向善,终能凝聚。
作者:海波
图片转自《红楼梦》剧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