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本该肃穆、缅怀、反思,日本媒体却悄悄上了“警戒模式”。一边是中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提醒世人勿忘历史;一边是日本媒体心里暗暗嘀咕:小心,中国又要掀起“反日情绪”。
共同社仅用一条简讯报道了纪念仪式,冷冰冰几乎没人评论。朝日新闻、朝日电视台这类自诩“左翼”的媒体,焦点却在同一天上映的电影《731》,不断渲染“绝不遗忘”的宣传语和票房成绩,让人感受到一种潜台词:看吧,中国人在炒作反日情绪。至于《产经新闻》这些右翼媒体,则干脆保持沉默,好像九一八跟他们无关。
日本媒体口口声声“中立客观”,实则用电影票房、宣传语、以及少量评论暗示“中国在抓住日本不放”。同时,社交平台上的日本网民也几乎不关注九一八,仅有少量帖子试图为日本当年的侵略政策开脱,把历史真相轻描淡写。甚至有媒体在报道时,把纪念日与深圳日本人学校学生遇袭去世的消息联系在一起,变历史为“今天中国人可能情绪激动”的借口。
日本公众被误导,历史认识被淡化甚至扭曲。中国的历史记忆被妖魔化,变成了“反日情绪高涨”的借口。更可笑的是,片面强调票房和宣传语的报道,把电影当作政治工具,把电影票房当作舆论晴雨表。历史本身被“娱乐化”“政治化”,背后的社会教育、历史认知、国际理解全都被踩在脚下。
日本媒体选择报道的角度、筛选信息的策略、社会公众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度。朝日电视台强调《731》票房,是试图在国内读者眼里制造“中国借历史煽动情绪”的印象;少数日中友好组织的账号宣传历史事件,却几乎没有互动,显示民间对历史教育的冷漠。结果就是一个现实:历史记忆被淡化,责任感被稀释,舆论引导成了政治博弈工具。
这场媒体操作的背后,是一出软性的“历史洗牌”。日本媒体在九一八这天“警戒”,提醒我们:历史在他们眼里不是记忆,而是工具;民族伤痛在他们眼里不是警示,而是噱头。中国人纪念九一八,不是为了“煽情”,而是为了让历史不被篡改。面对这种状况,记住一个真理——警觉、教育和公开记忆,是抵抗历史被歪曲的唯一武器。九一八不仅是过去,也是提醒未来的警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