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新社2025年9月14日报道,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旗下乌拉尔车辆厂总经理亚历山大·波塔波夫证实,国防部决定增加BMPT“终结者”战斗车辆的订单量。该声明是在当日播出的《军事验收》节目中作出。波塔波夫明确此次增订涉及2026年及未来的交付计划,但未透露具体追加数量。
基于T-72底盘打造的BMPT-72“终结者2”结合了30毫米机炮、“阿塔卡”反坦克导弹与强化防护能力,专为复杂城市环境作战设计。图片来源:俄罗斯国防部
BMPT“终结者1”型被设计为支援车辆,旨在提升主战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效能。该车于2008年俄罗斯武器博览会上首次亮相,采用T-72底盘,但针对1990年代车臣城市战中暴露的缺陷进行了改进。其主要任务是侦测并消灭配备反坦克系统的步兵、隐蔽或分散目标,及部分轻型装甲车辆。凭借五名乘员配置可同时应对三个威胁,被定位为力量倍增器:坦克负责摧毁重型工事和敌方装甲平台,而BMPT则清除反坦克小组和坚固步兵据点。
其武器系统包括两门30毫米2A42自动机炮、一挺7.62毫米PKTM同轴机枪和两门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另配备四枚射程近6公里的“阿塔卡”反坦克导弹。整套系统集成于可360°旋转的遥控炮塔,俯仰范围-5°至+45°。多通道火控系统支持昼夜及低能见度条件下作战。车辆还配备烟雾弹发射器和激光探测系统以提升生存能力。
防护方面,“终结者”沿用T-72基础装甲,并加装爆炸反应装甲(ERA)模块和尾部格栅装甲以防御火箭弹。由于取消主坦克炮,工程师得以重新分配正面防护,并强化整体装甲。47吨重的BMPT搭载1,000马力的B92C2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65公里,续航550公里。这些特性使其成为能伴随坦克进行城市战和开阔地带作战的坚固装甲车辆。
2013年推出改进型BMPT-72(又称“终结者2”)。虽沿用T-72底盘,但采用现代化炮塔、升级火控系统,并减至三名乘员。与初代不同,此版本取消两门自动榴弹发射器以提升紧凑性和可靠性。“终结者2”还强调数字化系统和更优炮塔防护。但俄新社未明确订单涉及初代、“终结者2”,还是混合型号,估计是刻意保持车辆具体类型的不确定性。
尽管纸面性能突出,该车的实际效能仍存争议。在乌克兰部署的“终结者”并未展现决定性战场影响。其使用多限于象征性而非体系化部署,未见大规模作战整合证据。多位分析师的质疑与莫斯科官方宣传形成反差,而俄方继续强调该车是针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的现代解决方案。
增订决定或源于多重因素。俄军可能寻求扩大车队以在更多样场景中测试“终结者”,特别是应对日益增长的无人机和巡飞弹威胁。另一解释在于扩大出口。乌拉尔车辆厂提高产量可能为外国客户交付做准备,其他武器项目亦常见此情况。缺乏具体数量和最终用途细节加剧了该公告的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俄罗斯必须应对西方制裁的制约。虽然军工企业仍持续生产,但在获取关键组件(特别是电子设备、光学仪器、特定合金和专用软件)方面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为弥补短缺,国防工业不得不重组生产线、重启能力参差不齐的本地供应商或转向伙伴国家。这种调整虽维持产出,但代价是成本上升、周期延长以及装备质量担忧。由于俄方很少发布可靠数据,且外部评估差异较大,具体影响尚不明确。
出口方面同样呈现消极趋势。大部分工业产能优先满足乌克兰战事需求,限制了对外供应资源。与此同时,俄罗斯传统客户面临日益增强的政治与金融压力:二级制裁威胁、融资与保险困难、以及劝阻采购的外交行动。虽部分国家仍通过替代渠道或减量采购俄制装备,但大额合同已显著减少。这种收缩既反映国内需求优先政策,也凸显莫斯科在国际经济杠杆中的脆弱性。
BMPT“终结者”由此成为一个矛盾的象征。虽被宣称为弥补主战坦克缺陷的创新设计,实则仅限于有限作战角色,其生产还面临受压工业的现实困境。2026年增订计划凸显俄罗斯维持该项目的决心,但未能解答其战略价值问题——无论是作为作战工具、技术展示,还是政治信息载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