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造假不是新生意,如今却被做成“标准化流水线”。
商标照打,包装照抄,连防伪码都能批量来,有厂商公开兜售:“给我们一件原样,三天就交一批仿真95%的‘原单’。”
假冒产品从山寨手机、假名牌包,到劣质食品、假药假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假疫苗、毒奶粉,都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
假货从哪里冒出来,成本低到你想不到
就拿假名牌包来说,正品LV手袋的市场价通常在1万元上下,而造假者用的是劣质皮革拼接,做工也粗糙敷衍,算下来成本或许仅需100元。
即便他们把假货标价500元售卖,也总有消费者愿意购买,这样算下来利润率轻松达到400%。
再看假酒,正品茅台酒的市场价约3000元,造假者却用廉价的散装酒精简单勾兑,成本甚至不足50元,这样的利润空间堪称惊人。
![]()
消费者为什么明知故买?
背后的缘由其实很直白——低廉的价格实在太有诱惑力。
有一部分人购物时把价格放在绝对首位,觉得只要足够便宜就万事大吉,对商品质量反倒没那么上心。这种“只图低价”的心理,恰好给了假货可乘之机。
![]()
就拿鞋子举例,有些消费者明明心仪某款名牌鞋,可一看正品价格远超自己的预算,就会转头选择高仿版本,甚至特意穿着这些高仿鞋出入不同场合,只为“撑场面”。
这点在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很多人收入本就不算高,还得背着房贷、车贷的压力,在消费降级的现实下,假货自然成了填补需求的“替代品”。
![]()
再加上疫情之后,大家手里的钱更紧了,正品实在买不起,而假货既能省下不少开支,又能在日常场合顾全面子,也就成了不少人无奈又实际的折中选择。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子”向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分量。
而社交媒体更是把这种对“面子”的焦虑进一步放大——朋友圈里晒着名牌包、名牌鞋,短视频里随手加个滤镜,普通物件也能显得高端又体面。
![]()
而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对低价商品的接受度更高,甚至更偏爱这类产品。
这种“重价格、轻品质”的消费倾向,直接让不少劣质产品获得了可观的销量,进一步加剧了这类商品的流通。
![]()
有些图片看着是正常的,收到货后发现不对,更有些“山寨产品”包装以假乱真。
和正品就差一个类似的字,拿到手不一样,比如“康师傅”变成了“康帅傅”、“小天鹅”变成“小夭鹅”。”
不少假货的仿造工艺已经精细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仅凭普通消费者的日常辨别能力,几乎很难分清手中商品到底是真货还是假货。
![]()
今年的315晚会就曾曝光过典型的造假操作:造假者会专门回收海蓝之谜、雅诗兰黛等热门品牌的正品空瓶。
经过清洗处理后,让成品看起来和真货几乎没差别。
而重要的是假货产业链常会与快递公司串通,刻意伪造“保税仓发货”等这类看似正规的物流记录,以此掩盖商品实际的造假发货地点,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的是正品。
![]()
还有不少消费者买到假货后,要么觉得维权流程繁琐,懒得主动向相关部门举报;要么不清楚具体的维权途径,只能默默自认倒霉。
这种沉默的态度,反而让造假者没了后顾之忧,行事愈发肆无忌惮。
![]()
监管与法律的漏洞
违法成本低,被抓了也罚得轻。
很多造假者之所以敢冒险,是因为被抓的概率低,即使被抓,罚款也不痛不痒
比如江苏扬州就有一起化妆品售假案件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该案的涉案金额超过了500万元。
![]()
案件中的两名造假者,先是以每瓶9元的低价购入假冒的“朱莉欧”素颜霜,随后以每瓶38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仅3年时间,两人就通过这种方式非法获利超500万元,而最终的处罚结果,除了有期徒刑外,也只是处以30万元罚金。
![]()
如今线上购物已成为主流消费模式,但不少电商平台自身的监管措施却较为宽松,未能对售假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拼多多、淘宝等都是假货流通的主要渠道。
![]()
平台对外宣称在积极推进打假工作,但商家很容易通过“换马甲”的方式规避监管,哪怕一家店铺被封禁,很快就能重新注册新店继续售假。
整体监管节奏跟不上造假模式的迭代速度,给造假者留下了大量可钻的漏洞,最终导致假货陷入“越打击反而越多”的被动局面。
![]()
结语
要有效减少假货流通,需要消费者与政府形成合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一旦发现买到假货,不能“自认倒霉”,要及时采取举报行动,决不能对不法商家的行为姑息纵容。
![]()
对政府而言,要对造假售假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不能只靠“轻罚”了事,需通过高额罚款等方式形成强力震慑,让潜在违法者意识到“造假必付出沉重代价”。
归根结底,只有让造假行为彻底失去盈利空间,让消费者能安心购物,同时依靠消费者提高警惕、政府落实严格监管,才能实现假货数量的有效减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