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取养老金被告知余额0.1元,银行却不管,大妈一个电话,经理慌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张淑芬今年62岁,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退休工人。

她在新华纺织厂工作了整整35年,从18岁的花季少女干到53岁退休,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那台日夜轰鸣的纺织机。

纺织厂的工作很辛苦,每天要站十几个小时,手指被纱线磨得粗糙,但张淑芬从来没有抱怨过。

她总是说:“有工作就是福气,比什么都强。”

退休后的张淑芬住在工厂分配的老房子里,那是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虽然房子已经有些破旧,墙皮也开始脱落,但这里承载着她大半辈子的记忆。

房子里的家具都是多年前买的,木制的衣柜已经有些变形,但张淑芬打理得很干净。

她总是说:“房子老不要紧,人要干净。”

每个月2800元的养老金是张淑芬全部的经济来源,这点钱在现在的物价水平下显得有些微薄,但对她来说却是维持生活的全部依靠。

张淑芬把这些钱分配得很仔细:800块买菜和日用品,200块交水电费和物业费,500块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剩下的1300块作为其他开销。

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先到小区后面的早市买菜。

卖菜的都是附近的农民,菜很新鲜,价格也便宜。

“张大姐,今天的白菜特别嫩,我给您挑最好的。”卖菜的王大爷总是这样招呼她。

“谢谢王大哥,你家的菜就是好。”张淑芬总是笑眯眯地回应。

买菜的时候,张淑芬总是精打细算,她会比较不同摊位的价格,选择最实惠的。

有时候为了省几毛钱,她会多走几个摊位,但她从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能省一点是一点,日子就是这样过出来的。”这是张淑芬的生活哲学。

买完菜回到家,张淑芬会仔细地洗菜做饭,虽然只是一个人吃,但她也要做得有荤有素,营养搭配。

她最拿手的是红烧肉,虽然现在很少做,但偶尔改善生活的时候还是会做一次。

下午的时候,张淑芬最喜欢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一起在广场上跳舞。

这是一群年龄相仿的退休妇女,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跳舞,既锻炼了身体,也排解了寂寞。

“淑芬,你今天气色不错啊。”邻居赵大妈总是这样夸她。

“人老了,就图个开心,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张淑芬总是这样回答。

张淑芬有一个儿子叫张建军,今年35岁,在一家私人公司做销售。

张建军的工资不算高,每个月到手也就3000多块钱,还要还房贷,养活妻子和8岁的女儿,生活压力很大。

“妈,我这个月业绩不太好,工资可能要少点。”张建军每次见到母亲都显得有些愧疚。

“你别管我,把你们小家过好就行了。”张淑芬从不给儿子添麻烦。

她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大,房价高,物价贵,养孩子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有时候看到儿媳妇眉头紧锁的样子,张淑芬心里也很难受,但她帮不上什么忙。

偶尔孙女过来看她,张淑芬总是会偷偷给孙女塞点零花钱。

“奶奶,妈妈说不让要您的钱。”8岁的小丫头很懂事。

“这是奶奶给你的,买点你喜欢的东西。”张淑芬总是这样说。

02

每个月15号是张淑芬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养老金会准时到账。

她总是会在这一天的上午去银行取钱,这已经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仪式。

通常她会取出1500块钱作为当月的生活费,剩下的钱留在卡里。

她很少用银行卡消费,习惯了现金交易,觉得这样心里更踏实。

“钱在手里才是自己的。”张淑芬总是这样认为。

张淑芬很节俭,买东西从来都要货比三家,能用的东西绝不轻易扔掉。

她的衣服很多都是十几年前买的,虽然款式有些过时,但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也很得体。

“人要干净,不管穿什么都好看。”这是张淑芬的口头禅。

她从不买名牌,总是选择质量好但价格便宜的东西。

有时候看到商场里那些昂贵的衣服,张淑芬会摇摇头说:“那么贵,够我买多少件了。”

小区里的邻居们都很喜欢张淑芬,觉得她是个善良又朴实的老太太。

有时候邻居家有什么事情,张淑芬总是第一个去帮忙。

谁家孩子生病了,她会主动帮忙照看;谁家老人不舒服,她会去嘘寒问暖。

“淑芬人好,心眼实,是个值得交往的人。”这是大家对她的评价。



张淑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她过得很满足,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的。

她经常说:“人啊,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样想心里就平衡了。”

她从不羡慕那些生活条件好的人,也不抱怨自己的清贫。

在她看来,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

这个月的15号又到了,张淑芬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准备去银行。

她穿上最好的那件蓝色外套,把银行卡和身份证装进随身的小包里,心情很好地出了门。

“今天天气不错,取了钱去买点好菜,给建军他们做顿好吃的。”张淑芬一边走一边计划着。

她想着要买点排骨炖汤,再买点孙女爱吃的虾,一想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温馨场面,心里就暖洋洋的。

到了工商银行门口,张淑芬看到已经有几个人在ATM机前排队,她也耐心地排在了后面。

“张大姐,您也来取钱啊?”前面的李大爷和她打招呼。

“是啊,取点生活费。”张淑芬笑着回答。

她们都是附近的老住户,经常在银行门口碰到,彼此都很熟悉。

等了大概十分钟,终于轮到张淑芬了。

她熟练地把银行卡插进ATM机,输入密码,选择余额查询。

这是她每次取钱前都要做的动作,先看看账户里有多少钱,心里有个数。

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时,张淑芬愣住了:余额0.1元。

她以为自己看错了,赶紧擦了擦眼镜,再仔细看了一遍。

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余额0.1元。

“怎么可能?一定是机器出错了。”张淑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按取消键,重新插卡,再次输入密码查询余额。

结果还是一样:余额0.1元。

张淑芬感到一阵眩晕,差点站不稳,她赶紧扶住旁边的墙壁。

“不对,肯定不对,我的养老金呢?”张淑芬心里慌乱极了。

她颤抖着手取出银行卡,快步走向银行内的人工柜台。

银行里人不多,但柜台前还是排着队,张淑芬焦急地等待着,心里七上八下的。

她不停地拿出银行卡看看,仿佛这样就能让钱重新出现。

“一定是搞错了,我每个月都有2800块钱,怎么可能只剩1毛钱?”张淑芬在心里反复念叨着。

03

终于轮到她了,柜台后面坐着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胸前的工牌显示他叫王强。

小王看起来二十多岁,头发梳得很整齐,穿着笔挺的工作服,但脸上的表情很冷淡。

“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小王头也不抬地问道,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我要查一下我的账户,刚才ATM显示我只有1毛钱,这肯定不对。”张淑芬着急地说。

小王接过银行卡,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然后抬头看了张淑芬一眼。

“您的账户余额确实是0.1元,没有错误。”小王的语气很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不可能!我每个月都有2800块的养老金打进来的,上个月还好好的。”张淑芬的声音开始颤抖。

她觉得这个年轻人一定是搞错了什么,或者是系统出了问题。

“系统显示就是这样,您要不去社保局问问?”小王不耐烦地说,显然不想多费口舌。

张淑芬感到一阵委屈,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没想到银行的工作人员会是这样的态度,明明是来求助的,却被这样冷淡地对待。



“你能帮我查查详细的流水吗?我想看看钱到底去哪了。”张淑芬努力控制着情绪说道。

小王似乎很不情愿,但还是敲击着键盘,过了一会儿打印出了一张流水单。

张淑芬接过流水单,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看。

她发现上个月确实没有养老金入账的记录,最后一笔收入是上上个月的2800元。

这让她更加困惑,也更加着急。

“这...这是怎么回事?钱呢?我的养老金呢?”张淑芬的声音都在发抖。

“这个我们银行管不了,您得去社保局咨询。”小王推脱道,已经开始整理桌面,准备接待下一个客户。

“可是我之前的养老金都是正常到账的,怎么这个月就没有了?”张淑芬不解地问。

她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一直正常的事情突然就出问题了。

“我们只负责代收代付,具体的发放问题不归我们管。”小王的态度很冷淡,明显想要打发她走。

张淑芬站在柜台前,感到深深的无助。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钱会突然消失,更不明白为什么银行的工作人员态度这么冷漠。

“那...那我该怎么办?”张淑芬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她想到如果没有这笔钱,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您去社保局问问吧,我们这里真的解决不了。”小王已经开始招呼下一个客户了。

张淑芬拿着流水单,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柜台。

她在银行的大厅里找了个椅子坐下来,看着手中的那张纸,心里五味杂陈。

这2800块钱是她一个月的全部生活费,没有了这笔钱,她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

张淑芬在大厅里坐了很久,看着来来往往的客户,心里越来越着急。

有的人轻松地取钱,有的人顺利地办业务,只有她,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却被所有人推来推去。

她想起今天早上还在计划着要买什么菜,给家人做什么好吃的,现在却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了。

“不行,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张淑芬深吸一口气,站起来走向了大堂经理的办公桌。

04

大堂经理是个30多岁的女人,叫刘娟,正在处理一些文件。

看到张淑芬走过来,刘娟抬头问道:“您有什么事吗?”

“我想问一下我的养老金为什么没有到账。”张淑芬把流水单递给刘娟,声音里还带着刚才的颤抖。

刘娟接过流水单看了看,又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张淑芬的账户。

“您的账户确实没有养老金入账的记录,这种情况我们银行没办法处理,您得去社保局咨询。”刘娟的态度比小王稍微好一些,但基本立场是一样的。

“可是我之前的养老金都是正常到账的,为什么这个月就没有了?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张淑芬不甘心地问。

“这个我们银行真的管不了,养老金发放是社保局的事情,我们只是代收代付的银行。”刘娟的语气很坚决。

“那你们能帮我查查是什么原因吗?或者联系一下社保局?”张淑芬恳求道。

她觉得银行作为资金的收付方,应该有义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我们银行和社保局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我们查不了他们的发放情况。”刘娟摇摇头。

“具体的发放流程和原因我们不清楚,您还是直接去社保局问吧。”

张淑芬感到更加绝望了,她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真正帮助她。

“我该怎么办?没有这笔钱我怎么生活?”张淑芬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她想到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如果养老金再不到账,连最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

刘娟看到张淑芬哭了,神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

“您别着急,先去社保局问问情况,可能是系统延迟或者其他原因,应该能解决的。”

张淑芬擦了擦眼泪,点点头说:“那我明天就去社保局看看。”

她收起流水单,心情沉重地准备离开银行。

走在银行大厅里,张淑芬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愿意认真帮她解决。

第二天一早,张淑芬就坐公交车去了社保局。

社保局人很多,她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轮到。

工作人员查询了她的记录后告诉她:“您的养老金我们已经正常发放了,15号就发到您指定的银行账户了。”

“可是我的银行卡里没有钱啊。”张淑芬拿出流水单给工作人员看。

“这个您得去银行问,我们只负责发放,到账情况要银行来解决。”工作人员的回答和银行如出一辙。

张淑芬又跑回了银行,但得到的还是同样的答复。

“我们显示您的账户没有收到任何转账,您去社保局问问吧。”小王的态度还是那么冷淡。

就这样,张淑芬在银行和社保局之间跑了好几趟,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每个部门都说不是自己的问题,让她去找别的部门。

张淑芬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她想到了投诉,但不知道该投诉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投诉渠道。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人管?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推卸责任?”张淑芬心里很委屈。

05

第三天,张淑芬再次来到了银行,这次她准备了所有相关的证件和材料。

她把退休证、身份证、银行卡都带上了,希望能够让银行方面重视她的问题。

“您看,这是我的退休证,这是我的身份证,我确实是有养老金的。”张淑芬把证件摆在柜台上。

小王看了看证件,又查询了一下系统:“阿姨,我们昨天就说了,这个真不是我们银行的问题。”

他的语气里已经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显然对张淑芬的反复来访感到厌烦。

“可是钱是打到你们银行的账户里的,你们有义务帮我查清楚啊。”张淑芬据理力争。

她觉得银行既然承担了代收代付的职能,就应该对客户负责到底。

“我们只是代收代付,具体的发放问题请找社保局。”小王又开始重复那句话。

张淑芬在银行里坐了一上午,先后找了好几个工作人员,但没有任何人愿意认真帮她解决问题。

她看着来来往往的客户,有的人轻松地办理各种业务,有的人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

只有她,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却被所有人漠视和推诿。

“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帮我?”张淑芬心里很愤怒。

她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给任何人添过麻烦,一直都是本本分分地生活。

现在遇到困难了,却没有人伸出援手,这让她感到深深的失望。



张淑芬又去找了大堂经理刘娟,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刘经理,我已经跑了好几趟了,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张淑芬恳求道。

“张阿姨,不是我们不想帮您,确实是我们银行的系统里没有任何记录。”刘娟的态度稍微好一些,但立场没有改变。

“您的情况我们理解,但技术上我们确实查不到任何问题。”

“那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你们的上级?或者技术部门?”张淑芬不放弃地问。

“这种情况不需要联系上级,因为确实不是我们银行的问题。”刘娟摇摇头。

张淑芬感到彻底的绝望,她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没有了养老金,她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买菜的钱没有了,交水电费的钱没有了,甚至连坐公交车的钱都要省着用。

“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张淑芬坐在银行的椅子上,心里很难受。

她看着大堂里忙碌的工作人员,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愤怒。

这些人明明有能力帮助她,但却选择了冷漠和推诿。

她想到自己一个人孤苦无依,没有人可以依靠,心里更加难过。

儿子张建军忙于工作和家庭,她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小区里的邻居们虽然很好,但这种事情她也不好意思开口。

张淑芬在银行里又坐了很久,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里越来越焦虑。

她知道再这样坐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但又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就在张淑芬准备离开银行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什么。

她掏出手机,翻找通讯录,找到了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号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