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正在上海进行,人工智能作为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位于黄浦江畔的上海创智学院,采用"师生合伙人"的模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育人体系和创新生态。创智学院的师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创新有哪些?
上海创智学院:人工智能"青年阵地"
总台记者 周洪:这里被称为是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尖兵阵地"。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所学院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吸引了来自31所顶尖高校、科研机构、50多家头部企业的青年人才,共同参与到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和实践当中。
目前学院录取的800多名学生覆盖45个学科专业,平均年龄只有24岁,而全职导师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6岁。导师和学生们一起写代码,共同创业,快速地将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落地。学院现在孵化了10家师生创业企业,吸引了近5亿元的投资,前不久发布的成果还吸引了多个顶尖团队的关注。
模块化机器人自主重组实现形态变化
在这个实验场景当中,这样的模块化的机器人可以自主重组变化形态,可以到达一些目的地或是危险的环境。
高效采集数据 因果推理实现"乱中寻物"
这台部署了具身大模型的机器人能够在一堆杂物中精准找出我们所需要的那件物品。这套双臂机器人系统所做的因果推理实验展现了它具有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比如,我们把箱子突然挪开,它能把箱子复原来继续执行任务,把玩偶递到我们手上。
机器人"奶茶师"实现自主决策+独立执行
这里有一位机器人奶茶师"小智",只需要一句语音指令:"小智小智,请做一杯XX奶茶。"它便会立刻启动决策,拿起杯子、按压果汁……独立完成奶茶全过程制作。背后支撑它的是大规模的具身知识图谱和具身决策大模型。首先分解任务要点,接着规划动作顺序,再到每一个操作细节,它并不是在做简单的"无脑执行",每一步都在实时解算,这就让它能举一反三,各种口味的奶茶它都能做到。
在现场看到了这么多,相信您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现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来自73个国家的800家顶尖AI企业和创业者们齐聚上海,展出了3000余项人工智能产业不断迭代、加速演进的最新成果。
而在上海创智学院,顶尖高校的学生和青年导师们每一天都在这所学院里进行思想和实践的碰撞,这样一句标语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叫作"做世界第一的工作、做改变世界的工作",年轻人们在这做着年轻的事业,这样一种充满朝气、开放包容的态度加上人才聚集的实力,正是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所在,这也持续推动着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