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开展的“西方-2025”军事演习正式落幕,就在演习结束的当天,波兰宣布关闭与白俄罗斯的所有边境口岸,给出的理由是这场军演“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这一紧随其后的举措,让欧洲东部的安全局势瞬间紧张起来,原本就复杂的地缘博弈也变得更加清晰可辨。
这次军演投入的兵力达到10万人,1万件军事装备也同步部署,其中包含333架作战飞机与约250艘海军舰艇。
演习期间,普京前往俄罗斯西北部穆利诺地区的一处指挥所,还在当地与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进行了会面。
他当时明确表示,演习的目的就是演练“全面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所需的能力,而且演习策划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经验教训”,从这些信息能看出,俄白此次军演绝非形式上的摆设。
乌克兰冲突持续至今,双方在无人机作战、电子对抗等领域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俄白将这些经验融入演习,本质上是在强化应对潜在冲突的实战能力。
本来想单纯把它看作一次常规的同盟军演,但后来发现,结合北约近年东扩的节奏,这次军演更像是俄白在西部方向搭建的一道安全屏障,毕竟北约持续向东推进,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挤压,联合白俄罗斯开展大规模军演,也是在向外界传递“不会被动应对安全威胁”的信号。
军演的余波还没散去,北约东翼国家的反制动作就已经落地,波兰除了关闭边境,还启动了“铁卫士-25”演习,一下子投入了3万兵力。
相邻的立陶宛也没闲着,上周也开启了“雷霆打击”国防演习,更值得关注的是北约的反应,此前波兰称有19架俄罗斯无人机侵犯其领空,俄罗斯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北约随后便向波兰上空派遣了更多战机执行巡逻任务。
如此看来,这一系列动作已经形成了“军演对军演”的循环。
波兰关闭边境带来的影响也很直接,欧盟对华约一半的陆路贸易不得不绕路而行,能源与供应链的压力又增加了一层。
我倒觉得这种“以硬对硬”的应对方式,看似是维护自身安全,实则让双方的戒备心理不断强化,你部署更多兵力,我就加强巡逻力度,最后只会让东欧边境的安全压力持续上升,反而不利于局势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要想弄明白当下的对峙局面,得回头看看俄白与北约的互动脉络。
从1997年俄白签署联盟条约开始,两国的军事协作就从未中断,2024年双方又签署了《安全保障条约》,将“对任一缔约国的攻击视为对联盟整体的侵略”写进条款,这次军演其实就是条约内容的具体落地。
而北约这边,东扩的推进让俄白直接面临30个成员国的军事压力,尤其是“苏瓦乌基走廊”,它既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与加里宁格勒飞地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北约防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这些年波兰一直在推动北约向该地区部署反导系统和坦克,相当于把“前沿威慑”直接摆在了俄白的门口。
说实话,俄罗斯反复强调“不主动攻击北约国家”,从这一点能看出它不想让局势失控;但北约一边加强东翼防御,一边没有放松对俄的制裁,双方似乎都找不到对话的突破口。
本来想找一个“双方都能退一步”的可能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边的动作都围绕“军事准备”展开,对话机制基本没发挥作用,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地方。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俄白军演与北约东翼的反制行动,已经把欧洲东部拖进了“行动-反制”的循环中。
短期内,这种军事对峙怕是会进入常态化,你搞演习展示实力,我就加强防御予以回应,谁都不想先松口。
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一直没有有效的对话机制,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只会越来越大,最终不仅会影响东欧的稳定,还会给全球安全格局增添混乱。
我认为,要打破这种困局,单靠军事动作肯定不行。
国际社会得推动两边坐下来谈判,建立一个能容纳双方安全诉求的框架,而不是抱着“军事集团对抗”的老思路不放。
毕竟冷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再走“分裂对抗”的老路,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