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照片里的记忆《讲台圆梦》(上·节选)⑩】
2025年9月18日,晴,星期四
在湖北民族大学“支教”期间,学校安排我带了两届硕士班的《新闻编辑实务》选修课,那种感动至今还在沸腾。这既是学校对我学识与信任度的双重认证,更是我晚年梦圆讲台的温暖印记。
2017年元月7日,上完当学期的课后计划次日回京,在超市购物时突然接到文传学院副院长罗翔宇电话:“胡老师,下一学期硕士班的《新闻编辑实务》课请你带,不知你有困难没有?”
要我带硕士生的课,这种“被认可”的感动真的很戳人!既是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肯定,也是一份带着期待的信任。想到就要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们交流探讨,兴奋和珍视的激动,忍不住像要从胸口蹦出来。
在我的认知里,从学历上讲,带硕士生课的老师自己起码也得硕士学历吧。我虽然有两大学文凭,两个文凭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纸硕士学历呀!
心里满是忐忑,于是就在电话里对罗院长说:“宋艳丽老师已安排我带2014级编辑出版专业的《新闻理论》课,目前每周总课时已有10节,带的课有点多了,我考虑一下后给你回复。如果《新闻理论》课能推掉,我就带硕士班这个课。”
罗院长接着说:“《新闻理论》课您自己与宋老师商量,研究生这个课已经定了让您带。”
实实在在讲,我一方面推辞,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带硕士生课知识层面有什么要求;另一方面又感到特别高兴,这是对我专业能力和信任度的双重认证。
随后,我立即给湖北民院一师友打电话,问及带硕士生课究竟有多难等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
这位师友说:“研究生的课与本科生的课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一个讲法。加上您在《恩施日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带这个课一点问题都没有。”
△2016年10月19日,作者为湖北民院2016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班举行现代新闻不可忽视基础知识训练的专题讲座。
△2016年10月19日,作者为湖北民族学院2016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班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后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为慎重起见,我还从百度上搜索了一些关于给硕士生上课的方法、内容、技巧等,随后便给罗副院长打了个“同意接课”的电话。
《新闻编辑实务》这门课,说白了,就是我在《恩施日报》编辑出版报纸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等,只需要将那些实操稍加理论升华,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编辑实务》教案。加之我已经承担了学校安排的新闻专业、编辑出版等几个班级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出版”“新闻评论”“新闻理论”等内容的教学任务,只要将这些课的内容稍加综合进行提炼,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编辑实务”教案。想到这里,我信心满满。
那个寒假里,我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新闻编辑实务》的备课上,包括如何备课,备什么内容,与本科教学的异同,如何做PPT等等。
带硕士生的课要注意些什么?我还特地请教了一位多次代过硕士生课的老师,他告诉我:“带硕士生课的关键是第一堂课要把学生‘唬住’,剩下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顺理成章在完成了。”
2016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班的《新闻编辑实务》课,共有三名学生选修,他们是:周美娇、李静、曾利,课时为36个学时。
没有选修《新闻编辑实务》课的好几位学生后来对我说:“要是早知道是胡老师教这门课,我们会报名这个课的。”
《新闻编辑实务》的结课方式是写作论文。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导我也是毫不客气,该重来的一定重来,需要修改的就一定要大家修改,结业论文最高的91分,低的也有86分。
随后,我应恩施日报社领导要求,继续承担了一届到湖北民族大学的“支教”任务。2017级新闻传媒专业硕士班的《新闻编辑实务》课又让我带上了。
2017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班共有学生20名,有好几门专业课供同学们选修。后来选修我带的《新闻编辑实务》课的学生达9名之多。他们是:程丽丽、向磊、殷素洁、朱雅文、罗豫鑫、李秀文、杨庄、李峥羿、冉锟。
△作者所带的2017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班9名学生选修的《新闻编辑实务》结业时,为学生赠送自己出版的专著。
△2016年12月1日,作者就纸媒如何创新举行了一次学术讲座。院报编辑部、大通社、文学社近200名师生聆听讲座
一下有9名学生报名《新闻编辑实务》课,一方面,对我的教学质量是一个肯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的教学工作量,与上一届3名学生相比,这个工作量显然就大多了。
为了把这门课教得更好,我还专门把《恩施日报》做了多年编辑工作的杨阶、彭晓全两位资深编辑请到学校,就有关内容给予“点对点”的指导、评价、把关。学生们感到,两位一直在实践一线工作的老师参与这门课的教学,从他们讲授中学到了不少真东西。
《新闻编辑实务》的结课方式仍然是写作论文。通过大家的努力,有两名学生结课论文达到90分以上,其余几位均在85分至89分之间。其中,向磊的结业论文《地方党媒新媒体编辑的变与不变》,还获得了全国地市新媒体第二届有奖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8年6月15日上午,我将这9名学生的结课论文装订成册,完整地交给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向萍老师,并在写出的课程总结上慎重地摁上了自己的手印,以示对这些结课论文的认可。至此,我所带的2017级新闻与传媒硕士班的《新闻编辑实务》课完美“收官”。
以一名普通老师的身份互聘交流到湖北民族大学任教,还带了两届硕士班的选修课,它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代课经历,而是自己专业能力的温暖记忆。时隔九年多了,那份炽热的荣幸与喜悦,还是那样的真切与珍贵,仍然在沸腾……(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待续:《讲台圆梦》(上·节选)⑪下课时突遇下雨,学生冉思远撑伞送我至公交站的感动留在记忆天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